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12/2016
古来三代人的怀旧味道.阿婆虾面重新出街
作者: admin

在这凡事都追求最新、最快的时代,由几代人一脉相承的企业已经少之又少。

为此,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将带领读者们,一探由几代人坚守的行业,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屹立不倒,也一读后辈们如何守护先贤们的基业,将之发扬光大的故事。

在许多古来人记忆中的“古来旧巴刹虾面”,是一种“阿婆的古早味”,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味道,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岁月的痕迹…………星洲日报本期的〈一脉相承〉到访一家位于古来21哩美食中心的虾面档,这家虾面承载着三代人的历史,唯因个中的因缘,曾经一度停业,并于今年4月间,打着“炒婆婆古早味道”的气势重新开业,让原本即将失传的古来古早虾面再度重现。

配合虾面而特制的辣椒,须时6小时准备。(图:星洲日报)

曾一度停业多时

这个虾面档的创始人阿婆是80岁的李金兰,在第五的孩子黄立业(52岁)放下锅铲后,虾面档曾经一度停业多时,如今营业者是阿婆的外孙吴天送(35岁)及外孙女吴依雯(32岁)。

阿婆在30多岁时,在古来旧巴刹(古来一马小贩中心现址)售卖经济粉,后向丈夫黄开发新加坡的表姑拜师学炒虾面到开锅,一炒便是数十年。

几经搬迁,“古来虾面”老巴刹搬迁至古来21哩路边,再从路边搬迁至美食中心,阿婆也在70的高龄卸下锅铲,退居幕后。

黄立业:出动全家准备食材

回首过往的日子,黄立业无限感慨地表示,从事炒虾面非常辛苦,必须出动全家人一起准备食材等,因而当母亲在开档时,他们一家大小也一起帮忙,包括住在附近的外甥也来帮忙。

黄立业(左)陪同母亲为外甥的虾面评审。(图:星洲日报)

剖虾剖得手变形

母亲休业后,黄立业只炒了两年,便在孩子不愿意帮忙,妻子忙削虾剖壳忙到哭的情况下,选择转行。

他披露,一次削虾约40公斤,当东海岸封港时,甚至为了储虾而剖虾逾百公斤,手指都剖得变形了。

“此外,单单煮虾面的汤头就费时3小时,煮辣椒配料须6小时,年三十还要做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太辛苦了。”

虾面档就此结束了营业,但当发现仍有很多人在找“古来虾面”,吴天送及妹妹吴依雯决定让“古来虾面”重新出街,以“古早味道”、“炒阿婆的味道”为主打,在阿婆原有的面档开业。

炒虾面必须重视火候的掌握。(图:星洲日报)

吴天送:虾要新鲜火候要够味

吴天送在外婆炒面时,可说是外婆的得力助手之一,当日他是面档晚上11时至凌晨2时的头手,因此在妹妹的相邀下,决定兄妹同心重炒外婆味道的虾面。

他表示,炒虾面是重要的是火候,要够味,且虾要新鲜,不能买现货,更不可偷工减料。

面档在重开时,身为舅舅的黄立业义不容辞地给予支持及指导,试味道,确保外婆的纯正古早虾面味道能够传承下来,并获得发扬光大。

阿婆(中)不时给予外孙及外孙女指导。(图:星洲日报)
吴天送炒出来的虾面,具有外婆的味道。(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