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个男人,在分手後,在社交媒体上形容自己的前女友是“用过的玩具”。女的也不甘示弱,上网公开这个男的在她家白吃白住丶为这个男的堕胎及各种钱财纠纷。双方在社交媒体激烈地互揭伤疤,网民按赞丶回应及分享的人数飙升至数以万计。
一家外国媒体机构在社交媒体转发男女之间互相尊重之道,倡导彼此需要了解,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网民的反应却是一片冷淡。
案例二:一个女人,以匿名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每天打扮漂亮的照片,开始受到一堆人的追捧。後来,她的作风也越来越大胆,开始袒胸露股,分享性爱等讯息,并在各大群组积极招来更多的粉丝。
有人留言骂她拉低女人的尊严,下流无耻,哗众取宠,但她也不在意。也正是因为你越骂她,她也越来越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私密生活;也正是因为越多的私密公开,每天能吸引数以千人的关注,成为所谓的网络红人。
这不是凤毛麟角的案例,而是真真实实每天由不同主角,在社交媒体上演。社交媒体让更多普通人,可以迅间获得满足被关注的需求。我不禁在想,暴露自己获得众人关注片刻,是我们活得太舒适,以致开始渴望寻回存在的感觉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交媒体时代?我们能露的都可以展示出来,不会顾忌任何人的留言或指指点点。每个人秀出来的自己不是有多特别优秀,而是自己有多普通平凡,再怎麽无聊透顶毫无意义的家庭纠纷或卖肉秀,都是值得书写在一本叫“脸书”的历史里方便流芳百世。
社会评论人兼《偷窥日记》作者尼兹维通过其研究解释了这种分享现象。其一,寻求连接及共享的意义。其二,比较糟糕的理由,即被流行文化驱策丶想获得注意与承认的渴望。後者的核心思想是,“你的身份就是你的商品”,任何感觉丶思考丶做的事情,人人都似乎有值得被贩卖的生活。
这就带来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每个要与这个所谓的新世界接轨,适应新社会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完全公开。你不难发现在这次的农历新年回乡拜年时,其实看到更多人忙着拍照後按手机,社交媒体上张贴自己与亲朋戚友开开心心乐融融的照片,现实生活的自己其实是在忙着按手机,忽视身边久违的亲朋戚友,甚至客套的寒暄问候也省下来。有多少人,真的能分清楚真实与社交媒体的世界?
每天将生活的细节公开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公开的草根活动,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日常生活毫无保留供给“系统”。有人跟羊只性交的新闻已经不是甚麽新鲜事;不过拍下人与羊只性交後再放上网(系统)分享获得注意的,才是让人彻底觉得变态及恶心。
“是谁在看你”在每个人的社交媒体生活中,根本不是一个考虑的问题,直到各种恐怖的潜水偷窥者及活跃的攻击者出现,你才会呼天抢地质问责怪社会丶转载的媒体侵犯了你的私隐。更矛盾的是,这个责怪别人侵犯你私隐的讯息,也是出现在你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社交媒体的时代,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受到监控。你要在公开场合性爱丶打架丶自杀丶捉奸丶吸毒等,就是要将这种生活变成一种节目,宣告自己存在的价值及与别人连接的方法。
偷窥者让你不舒服?我们是不是应该要评估社交媒体的个体究竟是甚麽才不把问题本末倒置?我们是人丶商品丶动物丶演员丶明星或者只是一个想要博得一个“赞”的可怜者?
讽刺的是,我们可以肯定人们不会停止自己成为偷窥文化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