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的经济动荡引发了马来西亚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是年,也恰逢中国在马投资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中国投资遇上2016年马来西亚国内政经危机,加之马来西亚独特的种族政治氛围和复杂的党争环境的催化,使得中国投资作为一种现象被大肆炒作,朝野两方评论不一,“朋友圈”各方反应迥异。
作为执政联盟的最大成员党,巫统对于中资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整个执政联盟的立场。巫统主席纳吉对于中国的个人情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子承父志”与中国交好的情结也成了贯穿纳吉执政布城生涯中对中国外交的主轴。
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中国投资大举进入马来西亚的时机恰逢纳吉的一马公司丑闻缠身之际,特别是中资对于一马公司重大资产————大马城和Edra的收购,自然也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马公司的债务危机和纳吉本身的政治危机。中资的“滴水之恩”,纳吉自当“涌泉相报”:在首相纳吉中国情结和对中友好政策的促动下,国阵各成员党对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总体上保持欢迎态度,巫统定调,马华实施,其他国阵友党也乐见其成。
马华公会在中国“一带一路”在马落地中扮演着积极地牵线搭桥的角色,加上马来西亚华社的中国情结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华通过和中共频繁的党际交往实际上推动了“一带一路”在马的推广和两国的友好交往。
然而需指出的是,巫统内部对于中资虽然也是欢迎,但相比于马华的高度热忱,呈现出的是不愠不火的状态。因此,不排除马华同中共的高调互动会在种族政治尚有市场的马来西亚招来非议的可能性,一旦“中资牌”在大选中被恶意炒作,中国对马投资在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自然会被放大,极有可能成为政客操弄的课题;加上马来西亚很多华人中小型企业感受到了强大的中资进入所带来的冲击,马华大力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也会成为一柄“双刃剑”,对其本身带来挑战并极有可能波及整个国阵。
中国同马华的亲密党交因为对个别外交细节的处理方式(如茨厂街言论,抨击土团党领袖关于中资言论,“没马华华人缺少发言权”的言论,以及给马华成员选区的华小捐款等)被部份人士过度解读为中国联合执政党对在野党进行的打压,从而形成了“干涉别国内政”的误解。这些偶然性事件必然会在大选之中被拿出炒作,从而形成中国背后另有政治议程的错误论断。
2016年,在由人民联盟更名为希望联盟的转型中,马来西亚反对党联盟完成了一次结构调整和权力的再整合,之前民联内部成员党的四分五裂已经让其自顾不暇,加上新诞生的希望联盟还处在磨合阶段,使得马来西亚反对党联盟对于中国投资缺少一个及时的系统性策略,也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共识。接下来反对党对于中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对党内部各党实力的对比与平衡。相对而言,反对党内部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新成立的土著团结党。
之前,慕尤丁高调批判中资不受欢迎,党的灵魂人物马哈迪也接连抨击在伊斯干达由中资开发的大型住宅项目。
以马哈迪和慕尤丁政坛双雄对垒中资的阵容来看,在大选前的背景下显然是拉高了问题的格局,也不排除中资议题会在大选前被重新拿出炒作的可能性。对于中资议题的出击,不单单只有政党利害考量,也着实反映了马来精英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疑虑,特别是友族同胞传统上对于中国的有所保留,或者至少是静待其变的谨慎态度。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在来届大选中土团党极有可能将现在国阵的对中政策拿来炒作,挑起种族对立情绪,进而吸引马来乡村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巫统若想利用中资解决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设想反而可能会帮倒忙。若中资在传统马来人心中的形象在近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加上土团党的煽风点火,巫统有可能会铤而走险,自然冷藏中国课题,未来对中政策则处于不明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