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怡保往金宝方向南下,在过了也南新村不远处转进去,有一个名副其实,位于山脚下的“石山脚新村”。
这个超过150年历史的新村,至今仍就像一个桃花源般,静静地伫立在该处,静谧而悠闲,等待有心人前来发掘乐趣。
开埠初期主要交通枢纽
石山脚新村并不大,目前只有不到200名村民,大部份是以务农为主,这里开埠的时间比金宝更早,而在开发之初就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城市,当时从怡保前往吉隆坡的人,都必须途经现在石山脚新村,俨然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但随着南北大道和联邦公路的出现后,已经很少外来者会使用这条路。
在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商业旺区,但如今已经逐渐没落,加上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繁华荣景只待追忆。
石山脚新村村长林运成指出,该村在最初开发时,由于锡苗丰富,因此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担任锡矿工人,从而让这里逐渐繁荣起来,但在1945年后,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加上锡米量减少,不少人迁徙到金宝及也南,1950年代,在英殖民政府制定新村政策下,石山脚正式成为新村。
他透露,石山脚新村的面积为20.63英亩,虽然地方不大,但基本建设及学校、庙宇及大会堂等一应俱全,同时也有多个地方上的乡团组织,一同为当地民众服务。
甘亚虾:锡矿业没落年轻人外迁
其中一名土生土长,并已在该处居住超过60年的甘亚虾在受访时指出,这里几十年来如一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里早前依靠锡矿而兴盛,后来锡矿行业没落后,也由于发展机会不多,因此许多年轻人都往外迁徙。
他之前曾经担任多个村内机构领袖,并指出石山脚新村虽然小,但由于靠近大自然,加上治安良好及人情味浓厚,因此也没有想过到外地生活。
他透露,石山脚新村毗邻原住民村,因此每逢榴莲季节时,都能品尝到美味的山榴莲,而这里也由于土质肥沃,因此也栽种出包括柚子、竹笋及山药等农作物,可谓是一块福地。
钟利泉:土质佳种出好柚子
在该处种植柚子11年的钟利泉在受访时指出,石山脚的土质由于有泥油,加上水源铁质很重,因此出产的柚子品质上佳,而他们也将柚子标签为“石山脚柚子”,每年供应8至9万粒到市场。
他说,在这里耕作,主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地形而会造成强风,一旦柚子树被吹倒后,就必须重新种植,而此前所花费的功夫也将付诸流水,因此他们都会用柱子支撑,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本地柚子过剩也是柚农面对的问题之一,虽然经过多番努力,但至今仍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本地市场不足以消化庞大的供应量,因此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协助打开中国市场,从而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保留英殖民建筑物
走入石山脚新村,只要留心四周,就能有意外的惊喜,其中包括古老的英殖民时期的街灯和灯柱、木板制成的公共电话亭、留下二战历史痕迹的建筑物及古老的汽油站痕迹等,仿佛在向到访者诉说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古老的灯柱及电话亭,与新村牌匾遥遥相对,公共电话亭是于1964年大选时,由当时联盟政府的瓜拉米棚州议员胡启生局绅所争取,为当地民众通讯提供便利,而灯柱则是在英殖民时代所兴建,每逢傍晚时,就有人将煤油装进灯里,为往来的人照明,如今这两样文物已失去实用价值,但仍在民众争取下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新村马来名与和丰相近
石山脚新村与和丰距离超过100公里,但有趣的是,两者的马来名字皆为“Sungai siput”,只是石山脚是sungai siput selatan,而和丰则是Utara,只是一字之差,却已是南辕北辙。
据悉,和丰过去因有一条河盛产螺,所以被马来人称为“北螺河”(Sungai Siput Utara),但石山脚新村与和丰相去甚远,却起了一个相同的名字,其原因仍有待考察,但两地名字相同,却也成为一个趣谈。
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内成立超过百年的新民华小,如今虽然逐渐式微,并只剩下数十名学生,但校方曾经因为招徕原住民学生进入该校就读,来增加学生人数,而获得1989年第二届“林连玉精神奖”,让先贤在为华小积极贡献后,获得最好的回报。
山下观音庙引客来
石山脚新村建立在山脚下,周遭都被山脉环绕,加上采矿后留下的湖泊,及远离烦嚣的大道,使这里成为静谧的世外桃源,让前来该处者能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距离新村约10分钟的车程,有一个被称为“小椰壳洞”的石灰岩洞,逾百年前曾经有人在该处开采锡矿,由于地处偏僻,因此至今仍不为太多人所知,只有些探险爱好者会前来该处寻幽探秘。
此外,另一个景点则是超过120年历史的寿仙岩观音庙,这座附建在山洞口下的庙宇,入口处就有两棵树,仿佛一对情侣牵手般,因此也一度吸引不少信徒前来,将名字及联络方式写在光碟后抛上树,以以祈求爱情,但这种情况已逐渐减少。
观音庙每年都会在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日以及九月十九举办三次宝诞,每逢庆祝宝诞期间,都会吸引不少当地善信前来参与,让平日宁静的观音庙倍加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