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4/2017
【编采手记】林芷桑·妈
作者: niki

前阵子清明,相信很多游子都有回老家扫墓拜祖先。当然,我也不例外。算算手指,在异乡的日子也有13年了。

我是乡区外婆带大的孩子,一直到11岁才搬回跟母亲住。母亲为人耿直不屈,对我管教非常严厉,初时跟母亲的关系说亲却仍有点生疏,直到我离家念书,一个人在外地学会想家、学会感恩、学会体谅母亲,还有母亲接触佛教后,渐渐放下执着抱怨,心也宽了,母女关系也一年年亲近。

母亲是虔诚佛教徒,持素十多年,在家学佛给自己定课,每天同样的时段,做同样的修课,每天必须有的修持活动,不间断。早晚课是念《无量寿经》及佛号。附近佛堂有活动、法会时,会去帮忙当义工。

母亲说:“定课就是维持身心稳定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定课就像一面镜子,每天帮助我们反观自心。要让功课与生活打成一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借由每天诵经、拜佛,制心一处,让身心有所依止安顿,唯有身心沉淀了,才能看清事物本质,而不被现象蒙蔽。”定课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这才是做定课的根本。

年初农历新年,母亲表示有出家念头。听后,我并未讶异,反之欣然接受,更主动表示愿意担起持家的责任,让母亲能全心为众生奉献,护持法人事业也是一种功德吧。出家不是因为厌世或想不开,其实有出家念头表示已经懂得放下了,也表示对世上有另一番的见解与领悟,真发心欲脱离生死、欲度群迷。

有人认为:“佛教是绝情的,一旦走向出家之路,就会抛弃家人和一切社会关系,这种行为太残酷。”抛弃家人和一切社会关系这一观点,的确残酷,但说出家是残酷行为,是不正确的!因皈依三宝,走向出家的人,对佛教徒来说,出家是最殊胜的行为,是对家人,对社会一种无私大爱的行为。

不是学佛都要出家,在家学佛也可以,因缘出家表面上是离开家人,离开社会,出家人是佛法的传播者,是佛法的守护者,是佛法的人间导师,出家人要有一颗“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都离苦”菩提心,众生就包括社会一切人。出了一个小家,入了一个大家,可见出家并没有抛弃家人,抛弃社会,而是对家人,对社会的奉献,是大爱的行为。

这次趁清明节回乡扫墓时,跟弟弟一起到母亲修行的佛堂探望,谈话很短,但察觉到母亲对子女也更放下了。目前,母亲还在带发修行的学习阶段,离真正剃度出家仍有一段时日,相信母亲要修炼自己的坚定毅力与信念,绝不会半途而废。

虽然我向来独立,一个人在外地生活也习惯了,也能接受母亲的想法与决定,那是母亲自己的人生路,可是心里仍有少许的郁闷,或许想到日后母亲不会在那里等着我了吧。日后,没有母亲在家门等我,没有母亲煮好的热饭菜,也没能跟母亲聊天,返首都路上更没有母亲的叮嘱,然而母亲的话时刻铭记在心。这次见母亲,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能够叫“妈”了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