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经济时代让民众改变了传统消费习惯,也衍生出各种电子商务商机。以网购为例,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趋势,网购族频刷手机、浏览购物网站已成生活模式一部份。然而还有另一个趋势不容小觑,那就是网络拍卖(以下简称网拍)。
与传统拍卖相比,线上拍卖跨越了很多限制,包括时间与地域,潜在买家遍布各国,只要能上网就可参与竞标。随着网络交易日益蓬勃,这个电子商务模式无疑为拍卖行业注入新活力。
以往拍卖市场倾向高端物品或艺术品,网拍却开启了另一扇门,商品质量与价格更亲民,让人人都能竞标。为了迎合更庞大的消费者群,传统拍卖行还能否坚守现有商业策略,及未来会否被网拍所取代?
Lelong.com.my
从网拍起家到转型网购
网拍降低了拍卖营运成本、门槛,而扩大了消费者群及范围。大马拍卖网站Lelong.com.my创办人韦国盛称,传统拍卖属于“封闭式”交易,只锁定有潜质的顾客;网拍属于开放式交易,对象就是群众,范围非常广。
“我觉得传统拍卖渐渐会转成网上拍卖,面向倍增的市场,吸引更多买家接触商品,卖家也可以拿到更好的价格。”网拍无需实体店面、印制拍卖目录,有意参与的买家只要在网拍平台上,就能浏览商品信息。
韦国盛说,以日本为例,当地有很好的网络拍卖二手车产业链,中间有独立具信誉的验车单位,他们逐一为二手车检验和评级。买家全靠这个评级竞标。然而我国还不具备这么成熟的网拍市场,买家始终会亲自检查拍卖的车子才决定购买。
19年前,全球已掀起网拍趋势,Lelong跟随这股风潮设立网拍平台。当时以二手货品居多,较多为电脑配件,偶尔有钢琴或脚车,吸引不少人参与拍卖。他依稀记得2001年的一次慈善拍卖,当时拍卖前首相敦马哈迪的电脑,最终以超过2万令吉成交。
网拍时限不定,最长可达几天,最短可以是1天。卖家永远有一个心态,就是不要卖到最低,希望等到最好的价钱出现。不过他坦言,几年前网拍热度渐渐减退,买家也许认为拍卖太耗时,为了一样物品等数天,远不如直接购买新物品来得快。
“7年前,网拍可说是‘萎缩’,而我们也主力转向网购。我们并非淡出这个领域,当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改变,我们也要跟着改变。”
严格条例管制买卖方
问到传统拍卖产业会否日趋式微,韦国盛倒认为仍有必要,“毕竟他们代人拍卖物品,需有拍卖执照。我们身为提供平台者并没有合格拍卖官,只借出平台供拍卖及监督整个流程。”
譬如拍卖古董者拥有自己的圈子,大多倾向出席传统拍卖。即使他们涉入网拍,若本地没有买家一样无法引起热潮或兴致,“毕竟买得起的人不多。”
问到我国法律是否能保障网拍的买卖双方,韦国盛认为我国有足够法律去监督和惩罚诈骗者。若有卖家想网拍,必须注册账号,提供真实资料给网拍平台,同时必须公开买卖记录、评价等资料。
“其实我们的货品拍卖价格不高,比如200令吉,你竞标成功不付款长达3次,我们就会封锁你的账号然后要求罚款。往后要参与拍卖必须交付罚款才能解冻账号。”
如果买家在最后10秒下单,企图利用时间漏洞完成交易。他称,背后技术团队早已将系统设置成自动加时模式,任何拍卖最后10秒有人投标,系统会自动延长15秒。”他笑说,当沉浸得越久,就会得到更多经验去完善整个网拍机制,也可将系统改得“人性”一些,避免任何纠纷和漏洞。
Ang Pow Mari!
拍卖红包封行善
如果想要网拍自己珍藏的物品,除了拍卖平台,脸书群组(group)也成为网拍的新渠道。稍微留意,脸书群组近几年成为物物交换、二手书买卖、宣传活动讲座的主要平台,锁定有兴趣的社群,提供更详尽及丰富资讯内容,打造一个个“小社区”。
曾经办过数次慈善拍卖红包封活动的“Ang Pow Mari!”群组,两位负责人林黛菁和潘俐君原是在群组分享收藏红包兴趣,没想到能借用群组力量行善。
当问到群组拍卖需具备什么条件,林黛菁说,最重要是透明度和会员之间的信任。
发起群组慈善拍卖活动时,她们只会选择经媒体报道的个案,这样能确保善款得以捐到对方手上。原以为要求红包收藏家割爱“心肝宝贝”应该会是一件难事。林黛菁则回答,反而许多收藏家非常慷概,主动短讯给她要求捐赠红包封,“但我们会筛选出一些具高收藏价值的红包拍卖,并在得到捐赠者允许下,定下适当的底价。”
信任是最重要的元素,每一次慈善拍卖,她们不接收任何拍卖所得的款项。
成功竞标者直接捐款给当事人,然后在群组张贴收据。随后捐赠者就将红包封寄给对方。
“我们要求透明度,一一记录所有成功竞标者的出价和拍卖总额,包括收集捐款收据和相关证据。”林黛菁说,最重要看到大家相互信任和真诚。一些收藏家已经有了竞标的红包,但为了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还是不遗余力参与竞标,甚至付出更高价格标下物品。
封锁用户无法竞标
仔细想想,社媒群组拍卖无法提供投诉管道,以及会面临付款后收不到货的风险。一旦对方删除脸书账号,就无法找到对方理论。
林黛菁在一次拍卖活动时发现一位A用户,封锁了多位用户的账号,以致他们没看见A的出价,最后竞标总额出现问题。随后她介入要求A在未来的拍卖活动不能封锁其他用户。
拍卖结束后,她们会担心对方得到的红包封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捐赠者会否自动寄出红包封等问题,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大家。
“我们曾遇过在邮寄过程中,红包封被折成一半,而竞标者不是很开心。我们原本已打算自掏腰包退还款项给对方,不料另一位捐赠者愿意捐出同样的红包作为顶替,让我们心存感激。”
锦鲤,也可上网买
传统拍卖行的商品多为艺术品、房产、手表等,不过有多少人知道我国有团体拍卖活物?马来西亚ZNA锦鲤公会(ZNA Koi Association)每一年都会举办锦鲤展(KoiShow),展览当天也会举行锦鲤拍卖会。
拥有多年经验及熟悉锦鲤拍卖会的吴毅斌说,日本锦鲤可谓一个珍贵艺术品,身价非凡。
许多锦鲤爱好者会远赴日本、印尼、泰国等国家出席拍卖会,买下心头好。
“拍卖会的定义是价钱不是由卖家决定,而是买家决定。每个人的审美眼光不同,有人觉得值30万,有人或许不这么认为。”
说到本地锦鲤拍卖会流程,开始前,一条条锦鲤早已装进透明塑料袋摆在“待拍卖处”,即买家的预览区。有些业者会租摊位置放鱼桶摆放所饲养的锦鲤。拍卖现场也准备拍卖目录,列明每条锦鲤基本信息,如源自哪家鱼场、品种、长度与竞标的底价。有意竞标就到柜台登记,索取专属号码牌。
锦鲤拍卖会特别之处在于人群中间必须清空一条走道,竞标者分别站在左右。工作人员会用手推车将一袋袋的锦鲤推出来,仿佛模特儿走时装秀T台。拍卖官就站在前面,当每一条锦鲤推出时,竞标者就可以开始举号码牌。“如果价格到100令吉时,每次喊价是20或50令吉。1000令吉的话,每次举牌就是100令吉。”据他了解,本地锦鲤拍卖会最高成交价大约两三万令吉。
玩家凭视频照片买鱼
吴毅斌说,如今很多玩家会到脸书群组买鱼,曾听闻有饲养者上载金龙鱼的视频和照片,然后在群组安排拍卖会,设下截止日期和时间。大家就将竞标价格写在留言栏。
据他了解,6年前就有饲养者推出网络拍卖锦鲤,“网拍有一定的市场,可主打入门级玩家。进阶级的锦鲤玩家比较倾向传统拍卖。像有些顾客就会委托我们帮他到日本拍卖会看鱼。”
至于网络拍卖是否可以推广更多人饲养锦鲤,他认为未必,认真的玩家不多,很多都是基于“尝鲜”心态,没有好好规划鱼池或研究饲养知识。“锦鲤是一个艺术品,它拥有很高价值。”他说,当你视它为艺术品,自然就会知道其蕴藏的身价。
更多内容,请点击:
【走进拍卖世界一槌定价(一)·拍卖会上重要角色·一槌定交易的拍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