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雏鸟标本
人类首次在琥珀发现雏鸟化石,是一只保存得较完整的反鸟类雏鸟,其耳朵、眼睑及爪上鳞片清晰可见,是至今最完整的恐龙时代雏鸟化石,为专家提供难得的研究机会。
样本被命名为“比龙”,琥珀长约9公分,来自缅甸北部,琥珀内的雏鸟化石较为完整,专家估计雏鸟生于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称,小鸟刚出生不久,只有约几周大,“这只小鸟体型娇小,从喙部到尾巴末端长约6公分”。
专家估计,小鸟当时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着,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同属研究团队的加拿大萨斯喀彻尔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称,雏鸟保留了至今最完整的古鸟幼鸟羽毛及皮肤,故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表示,比龙标本的头骨有明显的牙齿,其椎体等其他骨骼形态一致表明,它属于典型的反鸟类。
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因此得名。
这个标本由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共同研究。台北市立大学的曾国维教授表示,标本中的小鸟没有明显挣扎迹象,其整体姿态酷似正在捕猎,身体扬起,爪子和嘴巴张开,非常生动。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