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6/2017
灵活变动建筑空间 ‧ 赋老房子新生命
作者: kychia

建筑物并不只是个躯壳,而是配合空间的运用,产生人与建筑之间的最佳搭配。谁说老房子就一定是陈旧不堪?老房子在大翻身后就是充满生命力的建筑空间。在吉隆坡的老住宅区内,就有两间老房子在改造后,成为清新明亮让人有意想不到效果的建筑物。

窝工房 局部拆除丰富层次感

窝工房(Tetawowe Atelier)创办人郑达馨受访时表示,建筑并不只是单纯兴建了一座建筑,而不考虑空间运用,以窝工房工作室为例,一间普通两层楼住家在改造后,老房子变身空间与使用结合,而又可灵活变动的建筑空间。

他指出,虽然是60年代末期的建筑物,该逾40年的老房子改造,但只是局部作出拆除,再附加其价值,丰富整体层次感。

他说,建筑物的空间就像生物,一直在变动,依据需要做出调整,把空间细腻处理,以将空间与使用结合。

郑达馨表示,建筑必须考虑空间运用,通过将老房子改造,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建筑空间。(图:星洲日报)

郑达馨:建筑物与环境结合

郑达馨表示,楼下原本是工作室,楼上则是居住用途,但在需求扩大后,楼下变成社区公共空间,可进行会议、阅读会或成图书馆及工作坊等。

他也说,从外观看来,以前整座建筑物的轮廓明显,但随着越种越多树木,树与建筑物产生另一个作用,合而为一,以致建筑物的轮廓已不那么重要了。

“建筑物因与景观及四周的环境结合,融合当地社区,吸取地方上的养分再扩散出去,而在社区上种菜种树就是希望影响邻居一同参与,这也是我们其中一个想做的理念。”

窝工房的底楼打造成公共空间,可进行会议、阅读会或工作坊。(图左);窝工房楼上的工作室为可灵活性运用的空间,可区隔也可敞开。

窝工房的两层楼之间有一个铁网的小天井,可通风又有自然光线。

窝工房前庭种上树木,不仅绿化环境,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窝工房工作室

地点:Jalan Sepakat 9, Taman United, 58200KL.

面积:2000平方尺

楼高:2层建筑

年份:1960年代

改建年份:2010年

L45 建筑原貌产生诗意层次

L45外观是以水泥墙打造,植物蔓延在墙上,成了一幅艺术品。(图:左);L45社区图书馆与起居室隔开,展现不同的空间感。

另一个隐藏在孟沙老旧住宅区的老房子L45,其实是一间学生宿舍和社区图书馆的结合,成为别树一帜的建筑空间。

郑达馨指出,原本只是4房的双层排屋,必须改造成8间附浴室的宿舍,以及社区图书馆,因此改造空间难度大,关键在于必须制造很多小空间在其中。

L45光线透过铁网渗透进来,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产生美的光学作用。

影子产生美的光学作用

他说,L45分为第一期及第二期,第一期是角落单位,于2014年改造完成;第二期则在2个月前完工,将第一期的住宿空间延伸至隔壁单位,增加6间房间,两个单位之间有一个通道。

他表示,该建筑的出发点是业主认为学生时期是黄金年代,他想要让学生有美好的回忆,而打造一个空间,让学生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

他指出,学生必须经过申请筛选才能入住,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打理图书馆。学生宿舍的收入来源是用来养图书馆,而对外开放的阅读空间也要有人打理。

他透露,他们巧妙地运用天井作为图书馆,将铁网打造成书架,与天井重叠,光线还能渗透进来,影子产生美的光学作用,就像是影子与墙壁互动。”

“我们尽量呈现建筑原貌、不过于修饰的自然感,让空间产生诗意层次,将60年代的老房子重新赋予新生命力,不仅没有乖离本色,而是丰富了住宅的功能。”

L45以铁网在天井打造的社区图书馆,善于利用空间,采光极佳。

L45学生宿舍室内也是采用水泥墙设计,小巧空间设备齐全,包括有浴室、书桌和阁楼睡房。

L45

地点:Lorong Kurau,Taman Weng Lock,Bangsar 59100 KL.

面积:3000方尺(第一期)、2000方尺(第二期)

楼高:2层建筑

年份:1960年代

改建年份:2013年至2014年(第一期)、2016年至2017年(第二期)

L45第一期的剖析设计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