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6/2017
前身南道院.150年历史.南天洞山壁现佛脸
作者: meewei

“其实,南天洞以前并不叫南天洞。南天洞这个名字,是在1973年保管委员会成立后才开始易名的。

在这之前,南天洞是一座道寺,即南道院,可是直至第四任住持掌管的时候,却因为再也找不到继承人而终结了南道院,改由保管委员会掌管的南天洞来接下掌管任务。”

从半空中鸟瞰南天洞,南天洞的全景一览无遗。(图:星洲日报)
从外往南天洞看,山壁上出现一张“佛像脸”,而这张“佛像脸”原本被大树遮盖,直至有一天雨后树倒,大家才惊见“佛像脸”的出现。(图:星洲日报)

陈桂鸿:开山祖佛相中有灵气

现任南天洞保管委员会主席陈桂鸿受本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南道院开辟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当年,开山祖师龚善德道士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灵气,于是决定搬运石头,把南道院发展起来,并且在这里供修道用途。

然而,他说,要修道成为一名道士一点都不容易。

尤其是道士得断六亲,不能结婚生子,所以一般人对成为道士兴趣缺缺。因此,当第4任住持郑理吉找不到继承人时,他不希望南道院就此不了了之,于是便鼓励地方上的领袖组成保管委员会来管理南道院。

他透露,后来,保管委员会于1973年成立,而第一任保管委员会主席则由吴典担任。同一年,南道院也改名为南天洞。之后,南天洞开始大事发展。

陈桂鸿是从2011年开始接任保管委员会主席一职至今。他表示,南天洞见证过不少历史故事,包括1974年南道院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矿场洪水灾难,同时,据说当年不少居民在日本占领我国期间,爬上南道院100余级的梯级山躲起来,以避免遭日本军俘虏。

从大厅的左边楼梯往上爬,就可以一窥当年南道院道士的足迹。(图:星洲日报)
南天洞至今仍保留当年南道院的木板建筑,木板墙壁上的画作,更是道士所留下来的。(图:星洲日报)
南道院的道士当年在木板墙壁留下的画作,如今已成为具珍藏价值的回忆。(图:星洲日报)

保留112级木板梯级

他指出,除了钟乳石之外,南天洞特别之处,也在于岩洞庙宇内至今还保留了当年道士一手打造的6层楼高,一共112级的木板梯级。游客只要进入南天洞后来到大殿,从大殿左边的楼梯往上爬,就可以一窥当年道士修道打坐和闭关的房间。

这里的木板梯级、修道打坐和闭关房间,至今还保留完好。无论如何,陈桂鸿透露,早年的木板梯级并没有扶手,可是为了安全起见,保管委员会较后装上了扶手,甚至重修一些已经开始腐坏的木板。

他表示,抵达每一个楼层时,游客务必仔细的窥探每一道墙壁、每一扇门,因为每个楼层处处都有道士亲手雕上的诗词、字画、对联和道德经,深具纪念性。此外,通过这道古老的楼梯,游客还可以来到一个延伸的平台,远眺怡保的风景。

他说,游客也不应该错过岩洞庙宇内的一个百余年古董钟。这个古董钟从第一任道士掌管时就已经存在,相信这个古董钟是在当年修道时使用的。

“目前的南天洞大殿,原本是一座池塘,后来为了发展而填平。当年,池塘里住了一尾大鱼,由于大殿内灯光不足,所以大家只闻大鱼的声音,却不见大鱼的身影,充满了神秘感。”

从石阶往上爬,可以看到南天洞周边的景色。(图:星洲日报)

入口处往山壁可见“佛脸”

此外,只要游客站在南天洞入口处往山壁一看,则可以看到一张“佛脸”。一直以来,南天洞保管委员会都没有留意到这个景观,直至某一天大雨后树倒,3尺乘3尺的“佛脸”也就重见天日了。

南天洞的开放时间是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

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古董钟,还保留至今。(图:星洲日报)
位于顶楼的房间,是当年道士闭关之地。(图:星洲日报)
陈桂鸿(右)及南天洞保管委员会署理主席郑被葛襁带领《大霹雳》社区报记者走一趟深度的南天洞之旅。(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