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6/2017
90后要怎么Young?
作者: kychia

“90后”,或称“九零后”,泛指于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人,与80后、70后的划分方法相似。

初生之犊不怕虎,正因为没有想太多,他们是当代最勇敢的一群。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的创业者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90后的创业者出现,而且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创意让你吃惊。

然而,一部份90后的工作态度也常为人诟病,间接导致所有“90后”被贴上贬义的标签。没有责任感、没有毅力、容易放弃,迟到早退,工作嫌辛苦、工资嫌少,不少雇主一提起90后就直接摇头。

“90后”的话题可以激发很多讨论与思考,究竟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标签年轻人,而年轻人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吗?另外,什么原因形成这些所谓“典型90后”的举止行为,问题出在哪里?

【90后看90后】
在温室里养大,却要求他像大自然的野草一样坚毅刚强

即将在剧场上演的本地音乐剧《9零!》,正是以“90后”的议论为主题。剧中的演员大半是90后,女主角由狄妃(Ruby)饰演,这场音乐剧也是作为歌手的她,推出首张EP专辑《Who am I》的推介礼。

“当初与王冠庭讨论这一场音乐剧的时候,两个人同样对‘90后’带来的话题感同身受。虽然我们都不是人们口中典型的90后,但也常常因为出生在90年代而成了箭靶。”她无奈地说。

王冠庭是音乐音效设计师,也是此次音乐剧里10首原创歌曲的作词人之一。虽然也同样在90年代出生,但出生在1991年的他,性格明显比较稳定成熟。他将这一切归功于出生年代,以及父母的教育。

王冠庭说,90后一般分为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出生,而越早出生、社会经验越多,性格、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那是因为现代父母过度保护。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父母让我去尝试各种我想做的事,让我四处去碰钉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跌到一个程度,我就懂得如何作出选择。”

至于人们口中的典型90后,他认为凡事皆事出有因:上一代生活艰辛,他们不希望下一代受苦,因此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过得好、吃得好,无形中过于宠爱和保护,让孩子过于依赖。当孩子长大走出社会之后,人们对他的要求却是独立的、吃苦耐劳的,“社会以60后、70后的标准来要求90后,其实是不公平的,他们也很难做到。”

好比一个从来没有出门,也不允许出去玩,一直在家里对着电脑的小孩,你突然要他在18岁毕业之后,出外和一群人交流,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人们经常骂年轻人:“你不会想的咩?都几岁的人了?”但却没有想到,他们在一个“不用想”的环境下长大,又怎么可能突然间变得“会想”呢?

此外,90后也面对21世纪变化最大的10年、20年。他们从没有电子的时代,跨越了电子年代。“我在小学也在玩弹珠,在屋外骑脚踏车,只是接触的时间比较短,不久之后就有了电脑和手机。我庆幸自己是出生较早的90后。”

他认为,90后的某些性格特质和态度的形成,是父母以及大环境形成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尽管如此,他能理解为何人们这么批评90后,“因为我过去也是如此,尤其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刚好工作以后接触了不一样的人和环境,才有现在的自己。”

【90后看90后】
比前一代迟进入社会,却被要求急着长大

如此看来,除了家庭教育,社会经验对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素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90后比前辈都较迟步入社会。基于高等教育的普遍,他们大多是在二十二三岁大学或学院毕业之后,才开始走入社会,接触人群。

社会经历如此短,谁又能一踏入社会马上变得成熟、独立、精炼呢?

“这个年代,我们被要求急着成长。”狄妃感叹,现在的孩子两三岁开始读幼稚园,幼稚园已经开始学英文、背乘法表,就连进小学也要考试。

除了拔苗助长式,90年代的教育不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都是在教孩子如何听话。

“他们说,90后都不用头脑思考,新一代抗压能力差,我是认同的。很多90后都不爱思考,他们直接说:‘我不会’,‘我不懂’,‘很难,我不做’,或是做到一半无法坚持下去,‘算了,我应该不会成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90后。”

针对听话这件事,她举例说,最近流行一个话题,那就是————听话的人都不快乐。“凡事都要听话,造成年轻人无法独立思考,因为他们认为,听大人的话才是对的,听大人的话才会有奖赏。”

久而久之,为了要达到目标,表面上听话,私底下却是叛逆的,渐渐形成了反社会人格的小孩,尤其处于叛逆的年纪。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喜欢疯狂的游戏,喜欢标新立异,更多时候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可是这样的行为,却被社会标签为“90后”,被说成“抗压能力差、发生一点点小事就闹自杀”的新生代。

至于新生代要求高薪,两位90后认为,那是因为时代的不同。现在的社会负担比过去重,人们却用过去的生活水平作比较。

【70后看90后“】
我与新生代有代沟!”

导演刘家荣来自70后,过去在舞台剧、影视圈10年接触了不少年轻人,现在也是中学生的戏剧老师,因此与年轻一代的相处颇有很大的感触。

“排戏的时候,90后演员会认为我们的想法守旧、太过保险,他们几乎不太思考,经常有一些不太逻辑的看法。”他笑言,常常觉得自己和新生代有代沟,甚至是鸿沟。

过去的学生一说就懂了,但90后、00后好像听不懂他说的话。“他们就这样看着你,没有给任何反应。后来我发现,不是他们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他们要听还是不要听的问题。”

他相信教育模式不同,间接导致思维不同,新生代不再认为老师教的一切都是对的。“他们会质疑你,加上网络普遍,知识得来方便、容易,他们认为自己比老师还要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尊师重道这回事了。”他调侃自己说。

不过他认为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思维应该要随着改变,过去的方法已经不适应了,比如藤条教育。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受这一套了,所以它必须消失。虽然藤条教育在他身上,确确实实起了作用。

“30后看50后,50后看70后,其实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曾被骂过。前辈都是用自己的准则和经历来看新生代。”导演说,他更庆幸自己不是90以后出生的孩子,因为现代面对的压力更大,这些压力来自教育,以及家人、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他们只能利用网络去宣泄自己。

不过反过来看,现代的资源多,新生代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去发挥自己的才华。“我接触很多的90后,他们几乎都能玩音乐。”80后的制作人邓宇雯说。

导演刘家荣

社会先入为主,形成年龄歧视

狄妃(Ruby)的个性成熟、坚毅,又吃得起苦,无论是舞台剧还是歌唱事业都闯出一片天,不过却很少人知道,她也是一名90后。

有一次,认识了一年的朋友在她面前批评90后的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真令人失望啊!”狄妃一脸尴尬说,“其实…………我也是90后。”这位朋友觉得惊讶,指她不像90后。“所以啊,你们不要一竿打翻整艘船,我们觉得好冤枉啊!”

狄妃也发现,社会的“年龄歧视”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比如她认识一个拥有一家公司的70后朋友,公开杯葛新生代,拒绝聘请90后。他声明,凡有履历寄来的,只要是90后,一律不受理。

“我有时候也会从70后或80后身上看到90后的缺点,可是社会却把如此普遍的缺点全部归纳到90后身上,好像只有90后才会犯下这种错。”她说。

邓宇雯(图:星洲日报)

结语

今年,最后一批90后正好满18岁,他们即将步入大学,或直接进入社会。意即,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生产者全都是90后。无可否认,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栋梁。

“90后”形成刻板印象总是事出有因,几经讨论与追溯,我们发现问题回到源头————父母,以及整个大时代、大环境的改变。面对这样的新一代,大众需要反思与同理以及思考背后的原因,以避免下一代走同样的路,而不是一味责备,或挂上贬义标签。

《9零!》音乐剧

2017年6月22日至25日@11.30AM、3.30PM、8.30PM
地点:
Pentas 2@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
电话:03-4047 9000
网站:www.ticketpro.com.my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