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跟孩子说我们居住的城市本来也是一座森林呢?太难了!
今天的小朋友出生在花花物质世界里,他们以为超市就是粮食制造工厂,一进餐厅就会问有没有WiFi上网,一切的物质享受,都像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他们无法想像这座城市原本是莽苍大地,更无法想像披荆斩棘、刀耕火种。
带孩子走进绿善林生态村,清理杂草,开梯级,做走道,挖泥坑,踩泥浆,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拓地开村的体验。
绿善林生态村占地10亩,原是果园地,坐落在峇冬加里的深山老林,与乌鲁雪兰莪森林保留区相毗连。去年6月,绿善林插棋开村,说开村,是真的像先民那样,由一群大小义工用他们的双手和最简单原始的工具材料,开荒拓垦,用渐进式的方法缓慢地把家园建立起来!
拓荒垦殖
“开村的第一件事,是用4根竹子把庇护所盖起来,给自己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下一步是寻找水源,我们在泰国老师的带领下翻过对面的山,把水引到村里。有了水源,就开始建造比较正式的房子,再接下来,就要拓荒垦殖了。”绿善林创办人张绿珊的语气一贯地温婉轻柔,把拓地开村的艰辛劳苦,轻描淡写轻轻带过。
但实际情况可一点也不轻松,开村头两个月,他们一直找不到水源,但又执善固执地坚持不用不利环保的水泵,只有三天两头从山下运水上山。后来才在泰国老师的帮忙下,在一公里外的山里找到水源,一群人用接力的方式,把水管拉到深山,把山水引到村里。
村里的竹舍、木屋、土屋、土灶、围栏,还有用棕榈叶编织而成的亚答屋顶、小山坡上用木板开出来的梯级和走道等等,都是集合义工们的力量,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土屋倒塌 回归大自然
去年,泰国南部乌汶阿索净土村的Mairom老师前来绿善林生态村,教授义工们用黄土、牛粪和稻杆等像搓面团那样盖了一座土屋,几个月前,仍未一百巴仙完成的土屋,因为没有用油布遮盖好而在一场豪雨后坍塌了,说起这件事时,义工Sue Yee姐姐的语气中带着惋惜,但更多的是释然,“土屋来自大自然,终有一天要回归大自然的,不要紧,下次还可以再盖!”
这一分智慧,也是义工们在森林课室里体悟出来的。
这群义工,张绿珊昵称他们绿爸、绿妈和绿孩子,其中也有绿阿姨、绿叔叔和绿kakak。这一年来,绿善林开村计划吸引了一群和张绿珊一样想要回归山林的人们,在假日里带领孩子一起来流汗,用双手拓地开村,用双手创造生活,原始山林成了大家学习的场所。
谢绝拉电帮忙
“我们尽量以最原始的方式开发生态村──我们的家;我们推广绿的教育,提倡回归古老文化的开村法,让文明世界的孩子们有机会体验祖先插旗开山辟路建村。”张绿珊说道。
绿善林是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14年,由一群义工秉持着“简单付出,单纯的爱”理念运作。山里这一块地是园主无条件借出的,为期20年,本来这位善心的园主还要帮忙拉电到村里,但绿善林同人婉拒了,理由是“有了电流供应的话就太多方便了”。
“我们希望孩子们有机会经历什么都没有的生活,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在大自然中学习解决问题,创造生活。我们没有为了要搞活动而搞活动,我们相信,这里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机会。”张绿珊认真地说道。
众志成城 爱心满满
生态村里没有电供,平日用太阳能板和汽车电箱发电,村里没有自来水,用的是天然山水,每隔不久就要到水源区清理淤塞的水源头,义工们常用的老爷四轮驱动车,则是一位好心人借给绿善林同人使用的。张绿珊强调,生态村的每一个建设,都是义工们用双手创造的,每一件东西,都不是用金钱买回来的。
“小至一枚钉子,都是善心人士捐助或物物交换回来的。打自一开始,我们就通过脸书发布消息,不管是召义工,或是要求赞助水管、工具,通过脸书,把各种各样的资源集合起来,建设生态村。所以我们常说,绿善林是集合众人的力量打造的,它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用钱换来的,它是结合了很多人的爱心和善心才形成的。这样的感觉,非常棒!”
想当绿爸绿妈,可以留意绿善林的脸书(Green LifeProject绿善林),目前绿善林每天最多只接待15位大大小小的义工,小朋友最好是10岁以上。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想当义工,请先做好可能遭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心理准备哦。
除了开村计划,绿善林也不定时举办各种亲子手作活动,譬如敲染艺术制作环保包包,制作生态瓶、捕梦网、烟熏土画等等,让人们用半天的时间走进生态村,亲近大自然,详情可留意绿善林的脸书(www.facebook.com/GLP630)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