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天南地北的聊天,聊到另一位艺术界某人物,感觉我们都不很认同他的处事方式但都没有给予任何批评。说着说着朋友说了一句让我再也把持不住的评语:“艺术家脾气是这样的。”那时我也不知哪来的冲动说了以下一番话:“艺术家不也是人一个,不长三头六臂。”
“艺术家有什么特别?假如不必呼吸那才叫特别。”
“艺术家就可以另类的生活?其实不也是还得一样为生活而活。”
“艺术家当家长了就不必负责,让孩子天生天养,吹风就会长大?”
“艺术家就不必对社会负责?”
“艺术家凭什么就要有艺术家脾气?凭什么?”
当下,我心中有股莫名的愤怒,就因为艺术家习惯了有“艺术家脾气”当盾牌,很多时候说话或做事都可以不必理会别人的感受,犯众憎也只是觉得别人是嫉妒,所以自省绝对不会发生。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一般人”不会明白,解释当然更是浪费时间,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很了不起,还以为有艺术家脾气是非一般的!悲哀呢。
为何只有“艺术家脾气”
我回到家和先生说起“艺术家脾气”,我说为什么只有艺术家脾气之说,没有屠夫脾气、老师脾气、清道夫脾气、司机脾气、律师脾气、医生脾气等等的,为什么只对从事艺术的人套上艺术家脾气呢?他静静地听后说:“那是因为艺术家自己就很享受与‘另类’的事挂钩,与众不同才能突显而出,不是吗?”
噢,我忽然想起自己也不喜欢与大家一样,比如我不认同用名牌颜料才能画出好作品,无法理解为何画画要画得像,无法忍受称自己为“艺术家”的艺术工作者。我不明白为什么又要说自己的作品不能以钱衡量,却又到处宣扬作品一尺多少钱,无法忍受让自己变成自卑又自大的艺术工作者,这样的世界太小了。忽然我觉得自己像“愤中”,最近对很多事都有很多看法,就是要与身边的人分享分析,有时根本就不是想得到回应,只是想把脑里想到的事说啊说的,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反思。
“弟弟,你一直说一直说,好像老公公。”
“我不是老公公,我是老弟弟。”
“那妈妈一直念一直唠叨,变成老妈妈了。”
“你变成老妈妈还是我的妈妈啊!”
“那我变成老妈妈,你是老弟弟,我们一起老老的好吗?”
“我不老,公公老。”
对啊,不管是怎样的称呼,画家、音乐家、文学家等等,也一样是普通人,人还是要面对自己,不管是什么“家”都不比有个“充满爱的家”来得满足。不要因为忙而不回家,爸妈、孩子、伴侣都等着你,而你又凭什么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