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7/2017
古物只是修复,补得太好就失去原味
作者: niki

古物,不会说话的病人
古物修复师.克莉丝汀(德国)

克莉丝汀,一位来自德国的年轻女孩,大学时主修美术,曾经在这所博物馆当实习生,深深爱上这里,所以毕业后留在这里当修复师。

负责修复图画的她说,虽然都是图画,但不同材质的画作,如油画、水彩画、铅笔画,都有不同的修复方法,不能以一概全。

“最简单的就是图画破损了一个角落,我需要找相近的纸在背面补洞,然后再依照画像画回破损的部份与相近的颜色。因为时代不一样,不可能找回相同的颜色,只能找最相近的颜色,尽最大可能恢复原貌。”

完成图画的修复,接下来就是清理。经过岁月的洗礼,图画会因为空气、潮湿或化学物质而在表面粘上各种杂质,需要一点一滴地慢慢清理。

“一般家具肮脏了或沾上东西,可以清洗或用湿布擦,但我们不能啊,这会破坏画作,所以只能用小扫子及吸尘器,或橡皮擦逐寸逐寸地把灰尘及杂质扫去,所以清理及修复一幅画,动辄都要3个月或更长时间。”

她以“不会说话的病人”来形容这些等待修复的画作,每件古物都有自己的问题,但它们不会告诉你哪里坏了、为什么会坏、什么原因导致,所以一位好的修复师,犹如一位好的医生,当古物遇见好的医生时,就会开始与医生“沟通”,让医生慢慢把它治好,但又不失原貌,绝不是改头换面。

克莉丝汀用放大镜仔细检查画作,检视需要修复的地方与损坏程度,才决定修复方法。(图:星洲日报)
很多古画背面都黏上胶纸或其他黏贴物,克莉丝汀需要小心翼翼的用工具把这些粘纸逐一清除,稍一不慎就会损坏价值不菲的古画。(图:星洲日报)

唯一华裔修复师,专治家具
古物修复师.卓瑜琪(马来西亚)

卓瑜琪,馆内唯一的华裔修复师,马来西亚给这些伊斯兰古物赋予新生命?”

人,大学时主修美术,毕业后来到这里当修复师。

我相信没有热诚或对美术不感兴趣的人是无法在这里工作的,因为修复师需要的专注力与耐心,非常人能相比。他们一天十多个小时,一连几个月都对着同一样东西,重复同样的工作,期间这个“病人”是不会给反应的,只有在修复完成后,才能收到酬劳,那就是“满足感”。

年轻的卓瑜琪是负责修复家具。刚开始以为所谓的家具,是椅子、桌子之类的大型家具,但原来相框也归类在家具之中。当我和摄影记者窥探他们的工作室时,她正戴上口罩,专注在清理一个中古世纪的金色相框。

她直言对伊斯兰艺术有一种偏爱,令她毅然决定到这里工作。相比之下,她真的是馆内的“另类”,唯一一位华裔员工,甚至连老外也比华裔多。

她说,修复相框除了要清理恼人的胶纸及其他粘贴物之外,清理表面的腐蚀物是难度最高的工作,她曾经花了一年半时间才完成一个相框的修复工作。

由于这些古物少则百年,多则数百年历史,而且中古世纪的相框都有很多雕刻图纹,很容易藏灰尘,加上很多都是金属物质打造,产生化学变化或沾上其他物质而变色,这些杂质都需要慢慢清理,甚至需要用特定的化学物才能清除。

也因为如此,卓瑜琪需要戴上口罩工作,再者不能长时间对着化学物,所以工作数小时后必须暂停,去“治疗”其他古物,这都是我们参观展览品时,所看不到的背后努力与心思。

修复古物除了用手艺之外,偶尔也需要用到化学品,所以修复师必须戴上口罩与手套,工作几个小时后就必须暂停,以免有害健康。(图:星洲日报)
为了去除这个古董相框表面的杂质,卓瑜琪必须用棉花棒沾上特选的化学物逐分逐毫的清理,让相框恢复恢复昔日光彩。(图:星洲日报)
西蒂打开刚刚运抵,还装在箱子里的博物馆新收藏品,让记者先睹为快。(图:星洲日报)

马来西亚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修复中心主任弗里德里希

重要人物总是在最后才登场,他就是这所“医院”的院长──修复中心主任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Farid Zink),一位貌似混血儿,但却是道道地地大马人的古物修复专家。

他说:“你们是第一家访问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中文报记者,也是第一位访问我的华裔记者。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所展出的虽然是与伊斯兰教相关的古物与艺术品,但它不是为穆斯林而开的博物馆,这里的展示品很多元化,有来自中国的瓷器、欧洲的家具、西亚的古书等等,是一个环球化的博物馆,不要被它的名字所骗,它真的不是伊斯兰教的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大马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也是东南亚唯一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国与印度各自有一所。

自修复中心成立以来就担任主任的弗里德里希,平时并不太接待客人,但因为我们这些门外汉,所以他亲自带我们走了一圈他们的工作室,逐一介绍各司其职的修复师工作。

用最原始的材料修复

谈到他自己的工作时,“我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管,但做的人却是他们(修复师),哈哈!”

他表示,修复的目的就是要让古物原貌重现,给世人展示古时候的文明精神与手工艺,但它只是“修复”,不是“重造”,所以不能修得太多,补得太好,否则就失去了原味。

馆内收藏的古物不下万件,但展出的古物可能只是五分一,然后不定期的根据主题来更换展示品,所以馆内有3个大储藏室来收藏这些古物,而且必须常年保持低温,才能延长古物的寿命。

他说,每一样修复的工具都是特定的,如古书,修复师只用日本纸来修复破损的页面。

再者,书套及书面会使用经处理的植物纤维做的硬皮纸;若是皮革书套,则找颜色相近的真皮,以填补脱落或断裂的书套或书面,尽可能找最原始的材料来修复,确保不会产生化学变化。

“我们也有采用其他国家的纸,如中国、印度、韩国等,但以日本纸的纸质最好。”

“虽然说我们的工作是修复,但处理得不好随时会变成破坏。所以每一件需要修复的古物,在收到之后我们都尽量避免移动,动得越少,损坏率就越低,当然最重要是看修复师的功力。”

修复之后的古物,除了收藏在储藏室之外,现在也做数码化存档,以便以后学者要做学术研究时,可以采用图像做研究,古物是不会轻易外借。

弗里德里希:每一幅地图都有一个故事。(图:星洲日报)
博物馆的收藏品都是从国际拍卖行投回来,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出生纸”,确保古物的来源与真伪。(图:星洲日报)

每一张地图都有故事

本想一窥那些刚抵步,还未开始修复的古物原貌,但弗里德里希说:“风险太高了,但是可以给你看一些比较完好的新收藏品”,于是就打开一盒未拆箱,拍卖行新鲜运抵的古世界海运地图。

他解释:“这套看起来不特别的海运地图,记载的是当时世界各地的海运路线,每一张地图都有不同的故事,由于保存得很好,所以类似这些古物我们只需要稍微清理就可以展出。至于价格嘛,就真的不能说!”

他表示,博物馆所有展示品都是从拍卖行买回来的,每一件古物都有“身份证”,除了在本馆展出外,也会借出给其他博物馆展出,互相交换展品,让这些艺术品与古物得以让更多人欣赏。

好奇地问:“经常听到民间一些地方发现古迹或古物,你们会向民间收购吗?”

他笑说:“不会,这样太冒险了,无法确保这些是真的古迹,也无从追究其历史价值。

博物馆内的收藏品大部份都是从国际拍卖行买回来的,才能确保古物的来历与真伪。”

馆内除了有固定展馆之外,每4个月就有特别主题展览,这些收藏在藏室内的古物就有机会“华丽登场”,所以每次更换展览主题,就要从上万件的收藏品中翻出相关主题的收藏品,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请尊重伊斯兰信仰

之前提到这是国内唯一自设修复中心的博物馆,它也是唯一一所提供古物修复培训课程的博物馆,从短期的两周,到长期的两三年不等,国内外很多大学的美术系学生都会申请来这里上课及培训。

要进来这里当员工或修复师的基本门槛,弗里德里希说:“最基本是要美术系出身,才会对古物有兴趣,进而了解它,否则是难以在这里呆下去!”

“目前,我们的部门有19位修复师,1位镭射刀切割师(制作展示台或托架)以及1位设计师,还有我自己,这就是我们整个修复部门的团队。当中修复师是来自世界各地,刚才你已经见过有来自荷兰、德国的修复师。”

他表示,该博物馆是在一个私人博物馆基金会名义下设立,刚开始时只是展览馆,随后发现有设立修复中心的必要,经过几年筹备才设立了修复中心,当时只有7人。

他说:“其实,世界各地很多博物馆都有修复中心,德国柏林博物馆是第一所设立修复中心的博物馆,那是1850年,随后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博物馆也设立各自的修复中心,而我们则是马来西亚唯一一所设立修复中心的博物馆。”

虽然欢迎世界各地修复师来这里工作,但弗里德里希对他们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尊重伊斯兰信仰。

“你可以不是穆斯林,你可以信仰任何宗教,我们都欢迎,但是当投入在这些伊斯兰古物修复或导览工作时,就必须尊重伊斯兰信仰,如果你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又怎么可以给这些伊斯兰古物赋予新生命?”

更多内容,请点击:

【文物修复·还原历史原味】

【古物修复师·巧手修补·重拾古物生命】

【古物只是修复,补得太好就失去原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