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7/2017
瓦砾堆间的巴楠花 ‧ 唱出风灾后的自信
作者: kychia

车子缓缓经过高雄的美浓镇,沿着楠梓仙溪上溯,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黄澄澄的小蕃茄农地和收耕后的田地,开车的阿浪校长爽朗的笑声让这一路的风景更加精彩。

转个弯,车子拐进了杉林大爱村,没有围篱的巴楠花部落小学就在眼前。阿浪校长一下车,就把我们领到校园入口处的“希望之钟”。

“这个钟是我们在风灾后从山上原校搬到这里的唯一纪念,”本身为布农族的阿浪校长说,大钟立在新校园的最前端,让师生都记得八年前的那场风灾如何催生现在的巴楠花部落国小。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中南部,重创多个山区,位于山上那玛夏乡南沙鲁村的那玛夏民族国小(巴楠花部落小学前身)的校园建筑随着土石流冲入楠梓仙溪,学生面对家园和学园被风灾蹂躏的双重打击,成了难以抹灭的阴影。

八八风灾后,山上的道路难以修复,许多南沙鲁村民迁居山下的杉林乡,住进了由慈济基金会负责重建的永久屋基地————大爱园区。那玛夏民族国小的学生没了学校,只好寄读于其他学校,直到2012年在各方的资助下,才在杉林大爱园区重建学校,改名为民族大爱国小。去年该校获得台湾教育部认可成为实验小学,在师生投票下,校名定为巴楠花部落小学。

用好声音,疗愈心灵,唱响自信

迁校后的巴楠花部落小学,因为环境不同而有了质变。在山上的那玛夏民族国小是原住民小学,以布农族学生居多。但迁到山下大爱村后,这所国小的学生更多元了,除了原住民,还包括了闽南人、新住民(父母是越南、印尼或菲律宾等人),不管是族群文化、信仰和价值观都各不相同。

经历可怕的风灾,从山上迁校至山下,掌校的阿浪校长面临的是“三多”挑战:师生多心灵创伤、多族群学习、多低薪家庭,如何凝聚全校师生共识,如何重建师生的心灵堡垒,如何让孩子找到文化自信,性格开朗的阿浪校长必须沉着应战。

“风灾使得部落文化断裂,造成一个很强烈的拉力”,深耕部落教育的阿浪校长有感而发地说,风灾后许多部落家庭离开熟悉的山林,迁徙到平地散居,他们的生活中用不到母语,也不再有传统歌谣和祭典,珍贵的部落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不过,危机也可能反转成一个契机。“因为风灾的关系,社会各界资源陆续投入,为这个偏远山区的原乡部落带来更多学习与保存传统文化的机会。”

虽然巴楠花小学已不再是单纯的原住民学校,但所有学生都要学习不同的族群文化。(图:星洲日报)

在歌声里,逆风飞扬

在这样的契机下,阿浪校长带领全校师生筑梦,提出了“播种巴楠花开.接技百花绽放”的理想。巴楠花(Panan)是台湾常见的菅芒花,象征布农族敬天谦卑的信花,充满着生命的韧性。阿浪校长希望学生能像风灾后仍然坚强在瓦砾堆间探出头来的巴楠花一样,拥有在逆境向上向善的心。

“我希望学生像逆境中成长的巴楠花,看透人生的价值,会清楚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而那朵花绝对是跟别人开的不一样。”阿浪校长说,要让这些失去家园的小孩有自信地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进而爱上自己的不一样,首先就要帮他们找到天赋。

“好声音”是台湾原住民的天赋,天生的好嗓子是疗愈受创心灵的良药。巴楠花学生在风灾后的失落绝望中,从音乐找到共同自信,透过音乐温暖的声音,疗愈沉重的氛围与找到自信学习的窗口,更进一步催生巴楠花合唱团,让这群小朋友逆风飞扬的故事唱出山林,让歌声化为一本童颜护照,把故乡的故事带上国际舞台。

2013年,阿浪校长带领着成军近两年的巴楠花合唱团远征越南会安的国际合唱大赛,拿下银质奖的佳绩,大家从孩子的歌声和笑容中看到风灾后的一股正面力量。如果说美好声音是这个族群为大地献声的天赋,巴楠花合唱团的小朋友不但肯定了他们的天赋,还让这种天赋成为赞美天地恩赐与谦卑的传说与故事的起点。

走入乡野,走一条祖先披荆斩棘的路。(图:星洲日报)

走一回迁徙之路,记录先人的生活智慧

“不要教孩子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应该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什么是我们的文化。”

这是巴楠花部落小学的教学理念,走在校园里,不难发现展示着许多学生的作品,这里头包括了原住民的图腾画作和信物。

“不管你是什么族群,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图腾和历史图案,从中学习到自己的根文化,你会发现你一拿出这些图腾,辨识度会很高,你的竞争性就在了。”

阿浪校长指着壁报板上学生的作品,那是学生在“历史踏查课”的作品,他们循着族群迁徙的足迹考察,记录下祖先披荆斩棘开创族人部落的过程和智慧,这比单单从课本上的文字学习来得更深刻更有趣。

“我们要孩子去走古道,或骑脚踏车到旧部落和山林去学习,让他们学习如何和大自然相处,也告诉他们先人在山林里的生活智慧。”阿浪校长说。

巴楠花部落小学去年转型为原住民族实验小学,全年分成4个学祭上课,依传统布农族小米生长祭典季节分成4学期,即春学播种祭、夏学射耳祭、秋学进仓和冬学年终祭。因为学校曾经被风灾所毁,更让师生省思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校方在校园后方设有一大片农作地,让学生体验传统农务,有机会和祖先一样,透过劳作和土地发生关系,走一条亲近土地和生命态度的学习旅程。

在逆境中,塑造谦卑朴实的生命

夏日炎炎,巴楠花部落小学农耕地上尽是饱满的一株株小米,校方期许孩子成为“小米弯腰家族”,向成熟后弯腰下垂的小米学习,拥有向上勇气和弯腰谦卑的精神。校方对学生的期许是既能像巴楠花一样坚韧不拔,不在意自己的身世或经济地位,懂得迎风摇曳,也要懂得像小米一样,当人生饱满时,要懂得弯腰和谦卑,敬天爱人。

过去5年,校方积极透过这个“小米田生活知识圈”的课程教学,让原本属于山林土地的孩子,传承祖先与土地共享共息的文化智慧,激励风灾后孩子的文化自信,那是一种身心灵动的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土地伦理、自然知识和实用能力。

离开巴楠花部落小学前,在校门口长出的巴楠花随风摇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强悍。我在想,一场天灾结束后,遗留下来的会是什么?也许有人会看到恐惧、无奈或是愤怒,但巴楠花部落小学的师生却借着逆境塑造出“谦卑向阳,朴实向上”的性格,把上天的考验当成阿浪校长口中的礼物。

当莫拉克风灾的记忆逐渐模糊,当山上的那玛夏小学消逝在山林里,巴楠花孩子们的故事告诉我──风灾之后留下来的记忆不只是灾难,而是在灾难之后从山上到山下,在逆境中如何找到一个族群上的认同,确定“自己是谁?”才是谦卑回应老天爷的最好答案。

从民族传统仪式中,让学生认识自己。(图:星洲日报)

培养学生的美学力,是巴楠花小学的教学目标。(图:星洲日报)

期待从实验教育为孩子找出路,透过向土地探索学习,找回文化自信。(图:星洲日报)

带学生走部落古道,学习先人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图:星洲日报)

即使远离了部落山林,巴楠花学生还是有机会学习耕作,萃取先人的劳动智慧。(图:星洲日报)

种植和收割小米,学习小米精神,向大自然取经。(图:星洲日报)

巴楠花合唱团献声美丽生活节壹柒之声动大地

由偶也文创、发现适耕庄及机兴海星基金会主办的美丽生活节第三波活动————“美丽生活节壹柒之声动大地”,特别邀请这一群后莫拉克下一代的孩子来到马来西亚,与大家分享他们逆境向上的故事,再透过动人心弦的歌声来叙述人与土地之间的故事。

●日期: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时间:6.30PM

●地点:EcoWorld Gallery @ Eco Grandeur

●询问电话:016-2803268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