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8/2017
《讲古堂》深度导览游马六甲.参观酱园喝古早汽水
作者: kychia

来马六甲除了传统上“必去之景点”和“必啖之美食”,其实不乏许多深度旅游景点。

顾名思义,《讲古堂》导览“酱园晒太阳传统美食之旅”,重头戏当然是参观位于峇株安南的顺兴隆酱油厂,但也不乏各种传统美食招呼,目的是让团员对马六甲有更深一层认识,而不只是纯粹的吃喝玩乐团。

且跟随在古城深耕多年的文化工作者赖碧清(笔名欧阳珊)和好食之徒林志诚(匿名鸡哥)的脚步,一同来场边吃边玩,从传统老行业温故知新的学习之旅。

第一站:马日丹那新美珍茶室

食物,是最能打开心房的第一站,只有把肚子给喂饱,脑筋就会灵活,才能吸收户外导览的充沛知识。

海南人开的新美珍茶室前身是餐厅,由于处于南下北上的要道,主要做过路客和罗里司机的生意。后来南北大道通车,小镇车流量少了,老板把餐厅转型为贩卖自制面包和蛋糕饼干的西饼屋,使得小地方反而保存了许多在大城市难以体会的古早味。

茶室的面包使用天然酵母发酵而成,没有防腐剂。面包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足以让人一口咬下时口感饱满。

茶室以顺滑奶茶和自制烤面包闻名,逢星期天更有自家的椰浆饭供贩售,一般不到中午便售罄。

有趣的是,马六甲许多早期的餐馆老板都是海南人,和国内其他地方的餐馆以福建人和广东人居多的情况有别。

茶室对面的人良咖啡大餐馆,在邮件递送还不发达的年代,是马日丹那人寄信收信和汇聚的场所。隔几间的美南咖啡店,以鸡肉包和菜包出名。

林志诚大力推荐新美珍茶室的无防腐剂、口感充沛和松软的自制面包。(图左);新美珍茶室早期是餐馆,后期因南北大道通车小镇人潮少了,转型为西饼屋,闯出了一番新天地。(图:星洲日报)
林志诚大力推荐新美珍茶室的无防腐剂、口感充沛和松软的自制面包。(图左);新美珍茶室早期是餐馆,后期因南北大道通车小镇人潮少了,转型为西饼屋,闯出了一番新天地。(图:星洲日报)

新美珍茶室的顺滑奶茶(左起)和自制烤面包,乃食客必尝之道地美食。(图:星洲日报)
新美珍茶室的顺滑奶茶(左起)和自制烤面包,乃食客必尝之道地美食。(图:星洲日报)

巴刹旁水果摊上色彩缤纷的水果,是否令你想起人生也应是五彩缤纷的?(图:星洲日报)
巴刹旁水果摊上色彩缤纷的水果,是否令你想起人生也应是五彩缤纷的?(图:星洲日报)
“红脸关公”卖的煎蕊声名远播,许多住在马六甲市区的市民也不惜舟车劳顿,就是为了这口清新浓郁的煎蕊。(图:星洲日报)
“红脸关公”卖的煎蕊声名远播,许多住在马六甲市区的市民也不惜舟车劳顿,就是为了这口清新浓郁的煎蕊。(图:星洲日报)

第二站:马日丹那清真寺

“马日丹那”从马来文MasjidTanah音译,顾名思义为“泥土清真寺”。在大街一排老店后的双溪峇汝河边,果真有一家建于1902年的夯土结构清真寺,至今有115年历史。

清真寺目前外观是50年代时,以现代建筑技术重修盖上,但为了让访客能了解和缅怀过去的夯土式建筑结构,清真寺里头特地保留了一小块露出夯土的角落。公众只要得到清真寺管理员的允许,便可入内参观,惟衣着必须端庄整齐。

清真寺旁为貌似大沟渠的双溪峇汝(Sg Baru),华裔镇民会在农历七月普度仪式后,把纸扎船“压煞”后通过小河送走,意即“拜桥头”。

走过河上小桥,彼岸是马日丹那巴刹,巴刹旁的惊喜是个远近驰名的煎蕊流动摊档,由外号“红脸关公”

的印裔中年经营,但每周只不定期开业3天,所以要吃到好吃又香味浓郁的煎蕊,可要靠些运气了。

据说,煎蕊摊老板脸上的肤色本和常人无异,但因为生了一场皮肤病才无端变红,实情是否如此,有机会不妨可和老板攀谈了解一下。


第三站:文庙(Rembia)工业区隆栈汽水厂

由于汽水厂不开放参观,团员只能在工厂外聆听赖碧清讲解马六甲人对这个道地汽水品牌的古早味回忆。马六甲的马来人至今还流传着“没有隆栈汽水,就不像过开斋节”的说法,可见隆栈汽水深入民心。

不过,也有人指马来家庭在庆祝开斋节时,会另外准备花莎尼汽水给客人享用,自己则喝较便宜的隆栈汽水。

隆栈汽水的品牌名是LongChan,口味相当多元化,受欢迎的口味是沙士、冰淇淋苏打水及橙汁等含色素碳酸饮料。

汽水售价廉宜,空瓶还能回收折价,隆栈很早便走在环保的前列。

除了自家品牌,隆栈汽水厂早期也曾代工生产过家喻户晓的积家宝和花莎尼汽水。

可别小看一支在市井生活圈售价1令吉多的隆栈汽水,因为在一些西式咖啡厅,隆栈汽水凭着“复古汽水”或“古早味汽水”的名堂脱颖而出,叫价可达数令吉甚至10令吉。

由于汽水厂不开放供参观,团员在厂外聆听赖碧清讲解隆栈汽水的故事。(图左);隆栈汽水蕴藏了多少马六甲人的童年回忆?(图:星洲日报)


第四站:林鲁(Lendu)手工面线家庭工厂

这是一家隐匿在林鲁新村内的家庭式食品工业,尽管只是小规模生产,但所生产的公鸡地球牌面线和豆签,都有固定销路和客户群,在市场上享有名气。

早期在林鲁从事腐竹、豆签和面线的都是客家人,他们掌握了制作这类传统食品的工艺和技巧,代代相传至今。

面线厂老板说,他们使用的都是有弹性的高筋面粉,以前是使用人手拉面线,如今则用机器取代,但还是需要人手逐一把每扎面线叠起排好晒干。有艳阳的好天气只需一天便可晒干交货,遇上阴天或雨天则需要两三天。


第五站:甘榜斯里丹绒住家式娘惹餐

这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住家式娘惹风味小店,以有放Kesum叶的咖哩面为名,使得咖哩汤汁充满清新浓郁的味道。

此外,在双溪乌浪和SPA大道的交界口,路边也有一家贩卖竹筒饭的马来摊档,发挥创意把糯米置入猪笼草内,成为“猪笼草饭”,不妨买来尝鲜。

小贩把糯米塞入猪笼草内,不妨试试味道如何。(图:星洲日报)

第六站:峇株安南顺兴隆酱油厂

顺兴隆是马六甲唯一的酱油厂,也是全马唯一生产本地制潮州豆酱的厂家,1948年起由从中国南来的陈顺兴在住家酿制豆酱创办而成,以其名字“顺兴”命名,之后陆续易名为顺兴隆、顺兴隆酱园和开始生产酱油,1983年买下现址正式设厂,以“双鸡牌”注册商标打入市场。

毕业自台湾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的第三代传人陈裕添透露,酱油可以抽4遍,质量最好的第一遍是“头抽”,每5公斤叫价20多令吉;相比之下,第四遍只剩下盐水为多,豆味和香味大打折扣的黑色酱油,每5公斤只售7令吉多,价钱相差三四倍。

通常小贩提供食客任添加的酱油,是属于最便宜的第四抽,头抽一般是家庭自用,或餐馆用于烹煮中上和上等料理。

陈裕添(右)向团员讲解制作酱油的过程。(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