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8/2017
妈姐(二):槟城。寻味妈姐菜·驰名妈姐鸡脚
作者: yslee

现年70岁的梅惠珍,在槟城大路后(Jalan Perak)快乐辉煌茶室内摆个小档叫卢合记,那里卖的卤鸡脚、炒米粉、白斩鸡、鸡粥和鱼粥,正是当年在春满园驰名的妈姐鸡脚。

“春满园”是槟城四五十年代时成立的商业中心,当年是乔治市著名的商圈。那时卢合记就在茶餐室旁一爿小小的板铺里,座位附设于茶餐室,卖着妈姐鸡脚、妈姐米粉,以及白斩鸡、鱼生粥。梅惠珍从唐山来的妈妈和两个妈姐是好姐妹,她们穿着经典的白衣黑裤,一个斩鸡,一个炒米粉。

那是1947年,“那时我刚满月。春满园拆后,卢合记搬到中路,五六年前才搬来大路后。”

二条路福建人多,卢合记新开张的时候,在春满园租一个小格子做生意,一碟炒米粉30仙。她们3人一个买菜,一个煮食,一个做档口。卢合记这名字,来自一个卢姓妈姐。“她们的手艺就是不一样,够锅气,所以人人都喜欢吃。而且她们很勤劳,从早做到晚,一年只休息两天。”卢合记做了三十多年后,梅惠珍的母亲和妈姐都过世了,所以由她接手。

保留了庶民口味

知食份子林金城在〈春满园妈姐鸡〉一文中提到──妈姐鸡脚做法都是将鸡脚先炸后卤,以酱油或豆豉作主要的增色调味,肉不多,乐趣在于咀嚼骨头关节间连皮剥落的筋膜胶质,以及隐含于内的鲜美汤汁。而妈姐鸡脚则遵循民间家庭式的卤法,鸡脚并没经过预先腌制上色、炸后再浸冷水的工程,而是以最原始的方式直接卤制,需花更多的时间去闷熬煮软,以致在细嚼过程中能完全享受到鸡脚原有的胶质与适度爽脆的口感。品尝之后,终于理解妈姐鸡脚之名并非虚传,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保留了那份很妈妈味道的庶民口味。

“以前的鸡脚没什么用途,有了妈姐鸡脚后,很多人都做卤鸡脚,有的加了香料或药材。我做的依然是传统的妈姐鸡脚,跟别人不一样,卤汁是生抽、糖、晒油。秘方我不可以告诉你,你吃过就知道有什么不一样。”她操着一口语气温婉广东话,访问当天我在卢合记看着她的儿子把将近10公斤的鸡脚统统放到热油微炸,然后捞起放入大锅中焖煮,“要卤多久?”,“至少两个小时才会软。”

那天早到的客人催促着,卤了一小时半的鸡脚还未全锅软绵,梅惠珍细心地从中挑选可以入口的卤鸡脚,盛在蓝色塑胶碟中奉上,客人吃了要求再来一碟。她撒手拧头说:“不行,刚才我是特别挑给你,其他的还不够软绵,还要多等半小时。”她两点左右来到档口现场卤鸡脚、炒米粉和准备白斩鸡,四点多才正式开档营业。

梅惠珍自妈姐身上学来一手绝赞的卤鸡脚手艺,保留了妈姐在槟城的痕迹。

传承妈姐的手艺

卢合记是梅惠珍的母亲和两个顺德同乡一起经营的档口,“一开始是打家庭工,后来3人自己出来做小生意。我阿妈有结婚,不可以叫她做妈姐。她有一个女儿在中国,来到这里后领养了我作伴。阿妈要做生意,所以把我交给来自香港的干妈照顾。”

她自出生就接触妈姐,最先认识的女性角色也是妈姐,所以妈姐在她心目中并不独特,“她们比较孤独、倔强,讲话直率。人家说她们脾气臭,其实是生意好,碰撞多,摩擦自然就多。她们人挺好的,很肯帮人,出钱也出力。”

除此之外,和其他女人没什么差别。

梅惠珍保留“卢合记”老招牌,是为了纪念养育自己的妈姐。

她偶尔会想起她们,“有一个妈姐回去中国了,另一个和我母亲死在槟城。我在家里安放了她们的神主牌。”一大锅的鸡脚还在卤着,梅惠珍趁有空档坐在我面前说:“她们生前不跟人提我是养女,我也不对人说那是我的养母,她们不喜欢。因为她们从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当作亲生女儿养育我,所以说是抱回来养的,听着心里会不舒服。”直到养母去世后,梅惠珍才跟人说自己是被领养的。她从妈姐身上学到的,便是卢合记的一身功夫。

“我炒米粉给你吃。”时间将近下午4点半,梅惠珍站起来转身去炒米粉。像是时光交错,我恍然看见那里庸碌的身影穿着松宽的白衫黑裤,一头乌溜溜的头发,从前额向后脑一直到腰间梳成长长的辫子,侧边跟着一个小女孩。

梅惠珍端到我面前的米粉和鸡脚光盘了,“好吃吗?”我点头如捣蒜,她脸上露出浅淡的笑容。那超过半个世纪的味道,由3个从唐山来谋生活的女子经营,梅惠珍传承卢合记,除了是妈姐的手艺,还包括妈姐当年在槟城留下来、仅有的痕迹…………

妈姐鸡脚做法都是将鸡脚先炸后卤。

妈姐鸡脚、妈姐炒米粉和白斩鸡,让卢合记屹立在乔治市大半个世纪。

妈姐鸡脚、妈姐炒米粉和白斩鸡,让卢合记屹立在乔治市大半个世纪。

相关新闻:

【妈姐(一):拿督李永光记忆中的妈姐】

【妈姐(二):槟城。寻味妈姐菜·驰名妈姐鸡脚】

【妈姐(三):吉隆坡。寻味妈姐菜·家常南洋味】

【妈姐(四):ntv7年代剧《妈姐》·坚毅精神值得学习】

【妈姐(五):妈姐的人生舞台·自梳不嫁,一生刻苦拼搏】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