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沙13日讯)“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和平共处,凡事互相礼让,避免争执武斗”,这是爱国告白活动之星──马来短剑“剑魂”阿都马金的肺腑之言!
阿都马金(67岁)来自传统铸造马来短剑家族“马末”铸剑派,他是家族手艺的第4代传人,拥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丰富经验,加上2名儿子,手艺已传到第5代。
1957年,年仅7岁的他从祖父身上接触到这项古老的传统手艺,耳濡目染之下爱上它,循序渐进钻研了20年才逐渐掌握铸剑的窍门,可以独力制造出一把完整的马来短剑。
1957年也是国家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的年代,他对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父亲牵他的手走了约2公里路来到江沙河边的公园,当时各族不分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大家一起来到公园庆祝国家独立,每个人精神激昂,一起随主讲人高喊“默迪卡”,国家独立来得不易。
他说,小时候全家人对马共的威胁提心吊胆,入夜后不敢大声说话,早早熄灯睡觉。马共分子不单是华人,也有马来人加入,反之三大民族包括华人也奋起抵抗马共侵犯,大家一起保卫新生的国家。
他认为,每个国民都应该珍惜国家现有的和平稳定,国家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是靠各族不分你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的。
阿都马金数十年来,努力不懈通过马来短剑发扬爱国及团结精神,他记得初出道时受到当时国家博物馆馆长拿督沙鲁的邀请,前往吉隆坡展示制作马来短剑的光荣时刻,名声逐渐响亮的他不时受邀到大学示范手艺。
“父亲毫无保留将制剑手艺传授给我,他嘱咐我一定要延续马来短剑的生命,父亲于2003逝世,打从那时起,我肩负起发扬与传承马来剑及爱国精神的使命。”
他说,不单是马来人对马来短剑情有独钟,他常在国内大学示范马来短剑手艺时,很多华裔及印裔学生对马来短剑感到兴趣,有者还专门针对此手艺作为大学论文主题,他毫无保留的指导不同种族学生,希望通过跨种族的交流能让他们体会到马来人的文化,促进民族间的谅解及增进各族良好关系。
铸剑7铁料各有涵义
马来短剑不单只是一种武器而已,马来短剑铸剑选用的铁料,需融合7种以P字母带头的铁料铸成,如铁钉(Paku)、雨伞(Payung)、篱笆(Pagar)、凿子(Pahat)、残铁枝(Puting)、刀子(Pisau)及铲子(Penyodok)。
阿都马金说,每种铁料都有特殊意义,如铁钉代表防卫、篱笆代表保护主人的安危、残铁枝代表克制、雨伞代表未雨绸缪、凿子代表生意商机、铲子代表扩大人脉关系,以及刀子代表日常生活意谓全民团结。
他说,上述7项要点也可用在全民身上,只要每个人都热爱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互相包容,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人安居乐业。
他也感谢“爱国告白”主办方给予他机会通过马来短剑精神发扬爱国及全民团结的思想,透过这个舞台也延续了马来民族的文化精髓,“这就是我要抒发的爱国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