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8/2017
黄婉玮‧从政治暴力看青少年问题
作者: bslim

我国的民主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随着民间团体或在野党举办集会和论坛的限度越来越宽时,暴力事件也逐渐升温了。近年来发生不少零散的暴力事件,虽然没有酿成大规模的暴动,但日积月累对社会民主进程也是一种拖累和破坏。

纳吉两次缺席与马哈迪辩论的“毫无隐瞒”论坛,果不其然这一次发生了骚乱。虽然起因和动机还未查出来,确定的是现场逮捕的3位闹事者年龄只有介於17至19岁。

一般认为说骚乱的导火索是从马哈迪回答默马里事件开始,但根据闹事者的年龄来看,他们未必对於20年前的历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暴动和历史事件应该没有多大关联,而且越是有准备的行动,就越难查出幕後的主使者,即便查到了也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但这样就更引起大家对幕後策划者的兴趣。

无独有偶,与“毫无隐瞒2.0”仅相隔一天的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也发生“白人至上主义”示威游行,最後酿成一起有人伤亡的暴动,起因是“白人至上主义”支持者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拆除象徵白人荣耀的罗伯特李雕像,在过程中与反对白人主义者冲撞起来。两方人马互相丢水瓶和化学喷雾,最可怕的还是一名20岁的青年开车撞向人群,酿成一人死亡19人受伤的场面。

两宗暴力事件的起因和性质不同,可是摆在一起,就曝露了青年与社会暴力的关系,国家和社会已经无法再视若无睹。

当我们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时,对於半成熟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我们又该给予甚麽厚望?

上网搜查,随时有我国青少年成为社会问题根源之一的数据,去年全国就有1698名学生因犯罪被逮捕,当中978人年龄介於16至18岁,677人年仅13至15岁,槟城的青少年犯罪率更是每年递增,2014年涨231%;2015年涨50%。虽然犯罪率不代表具体数字,但是校园霸凌丶青少年自杀丶伤害他人等案件这两年不断的发生,大家都有目共睹,更甚的是极端组织渗透青少年的网络世界,吸引他们前往基地训练成为年轻战士。

当大人们顾着看政坛上的厮杀时,青少年也需要掌握正确的公民教育,但是家长与师长对青少年在公民教育的交流又有多少?校园禁谈政治只意味对他们灌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却甚少引导正确的公民观念。

青少年一缺少公民教育,二缺少健康的渠道接触政治,导致只有片面性的民族意识形成他个人的政治偏见。在民主糖衣的包裹下,青少年带着政治偏见任意踩场,不顾及公共领域的秩序和公众安全,才有了在“毫无隐瞒2.0”现场的无教养表现。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泛滥成灾时,传统的价值观也被提倡起来,比如中国近年积极提倡回到社会主义核心以及中华传统美德,而在我国,或可试图从穆斯林的角度看伊斯兰教义对边缘少年的拯救。

无论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或是马来社会,传统的价值观都正在被享乐与消费主义融入,一时迷失了衡量日常行为的准则,由此,如果宗教可提供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而不附带民族优越感,也不失为解决青少年偏激行为的渠道之一。

当犯罪涉案者的年龄层越来越低,说明道德已经沦丧到极点,对於培养下一代的方向,应该不仅是着重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观念价值正确与否。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