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
方寸之间见天地
于“印象”展览展出的印章接近200件,共有23名篆刻家参与其中,展出的作品除了有石章,还有陶章及木章,刻印内容包含不同文字及图案。
策展人之一张财自1991年就读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便开始接触篆刻,从事篆刻已有二十余年,主要制作石章。
他透露,并不是所有石头都适合刻章,石头硬度接近3度就非常硬,对手工刻造而言,过于困难,所以适用于刻章的石头为叶蜡石,硬度大约介于2至3度。
“我们最常使用来自中国的石头,尤其是福州的寿山石,当然也有老挝石、印度石、我国居銮的南山石等。”
传统上,印章常见书法字体,通常以篆书为主,但随着时代变迁,刻印内容逐渐产生变化,图案、风景、英文字母、抽象线条等,纷纷成为创作元素。
他说,印章可简单分为两种,也就是姓名章和闲章。姓名章刻印内容与名字相关,除名、号,还可以刻小名、籍贯,而闲章则内容广泛,有诗词、成语、吉语、图案,甚至英文字都有。
创作内容无局限
“篆刻内容无局限,想刻什么都行,可完全寄托创作者想法,我们说方寸之间见天地,由于印章体积小,多数人觉得难以琢磨,但只要能在方寸间表现出无限天地,小中见大,它其实很有趣。”
张财之所以喜欢上篆刻,是因为对磨石及刀刻时发出的声音,感受特别强烈、震撼,让他轻易投入其中,成为很好的抒发管道。
“篆刻好玩之处在于,找到原材料后要思考怎样琢磨,比如一块粗石头,要把它磨亮,之后构思刻印内容,这就牵涉美术,可能是书法、绘画,再来要用刀刻出来,变成涉及技艺,对思维激发非常好。”
结合不同艺术形式
碰撞出不同火花
由于大学时期主修西洋画,副修东方艺术,啸涛篆刻书画会副会长胡财和,把东西方文化结合一体,创作出犹如微型雕塑的陶章。
“除了印章,我本身还有做陶瓷和雕塑,所以思考如何把这3种艺术形式结合一起,制作出既可以观赏,同时能把玩和承载文化内容的作品,来带出新意。”
他说,虽然印章在方寸之间,却博大精深,承载着文化讯息,而面积小的优势是制作时必须集中精神,过程可以很忘我及享受。
“尤其做陶印有更多层面享受和体会,第一层享受是塑形时,第二层是刻的时候,最后则是烧的时候,因为存在变数,颜色可能不完全按照你的意思,也可能有意外惊喜,非常迷人!”
他认为,篆刻发展至今已好几千年,要是一直以传统角度对待,将局限发展,所以若能融合多方文化艺术,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及无限潜能,变得更为吸引人,尤其让年轻人愿意接受。
玩出篆刻新花样
受到胡财和启发,另一策展人陈信中尝试使用木作为印章原材料,由于是马六甲人,大部份时间在逛跳蚤市场和古董店,所以收集了不少木制品和家具,并赋予它们新生命,创造出木印章。
“财和的理念特别,可以玩陶瓷玩到如此出神入化,促使我思考或许可转换原材料来改变创作风格,可能我性格也比较古怪,喜欢刻图案多于排字,而且我喜欢造型多变。”
他说,用木头刻章的不同之处在于,木头早已有形状,而且有纤维、纹路,硬度也不一,刻印内容需迁就现有条件,变得局限,却同时激发想像力。
“我的创作多数是图案,因为中国文字很妙,只要有少许偏差,就变成不是那个字了,但图案多一点少一点,并不会察觉,对我来说容易控制,随时要怎样改变都行。”
对于篆刻未来,他也担心将会断层,举办展览及发掘不同创作形式,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
“假如今天印章全是篆体,会吸引你吗?并不是篆体不好,而是看不懂,如果能用不同形式先吸引人,喜欢后,就会慢慢深入了解,其实篆刻最美是它的文字。”
《印.象》啸涛篆刻展
日期:8月5日~9月3日(星期一及公共假期休馆)
时间:上午11点~下午6点
地点:东方人文艺术馆一馆
详情请浏览:http://www.oacc.my/impressions-seal-carving-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