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新山24日讯)大马华文文坛资深儿童文学创作作家马汉(原名孙速蕃),生前不只是一名“多产”作者,更是一名收藏了大量丛书的爱书人,在他病逝5年余后,孩子们一致决定,将父亲生前的藏书和创作捐出,让属于马汉的文化种子继续传承,不只是困在小小的房间作为家人们的念想。
尽管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长子孙彦哲更不舍地落泪,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将父亲逾1万本藏书,捐给新山百万镇培华二校。
他说,捐出的书籍不仅是马汉的著作,也包括他生前购买的书籍,种类多元,包括文学、历史、传记等,相信不只是学生,老师们也能从中受益。
孙彦哲也代表家人今早到培华二校移交部份书籍,由该校校长蔡秀莲接领。
在场者还包括:新山培华二校董事长陈书北,家协主席陈珊珊,副校长李晓云、郑素贤以及图书馆主任张碧香。
在整理孙彦哲今日带到现场的两箱书籍时,在场者都被一本本马汉所著的书勾起了回忆,讨论起“那些年看的童书”,也侧面证明了马汉这位作者,陪伴了数代人的成长。
孙彦哲:虽不舍.盼助学生吸取知识
目前任松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经理的孙彦哲在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比起继续让藏书躺在书架上蒙尘,家人更希望这些书本是在学生们手中,让学生们吸取其中的知识。
他坦言,将父亲生前所收藏的书本捐出确实是“割爱”,因为他们四个兄弟姐妹,从小就是在这些书籍的包围中成长,不只是父亲的遗物,也是他们的美好回忆。
“虽然在真的要捐出的那一刻还是觉得很不舍,但是这个决定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致作出。”
他表示,收藏这样大量的书其实并不简单,既要有空间,还要确保环境干燥通风。
校长蔡秀莲:将妥善保管馈赠
蔡秀莲校长受访时承诺,校方将会妥善地保管来自孙彦哲和家人的馈赠,同时也会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校园的阅读风气。
她表示,校方目前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确定学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而不是囫囵吞枣,只求“看书数量”而不是质量。
她说,该校图书馆目前有4238本图书,离教育局规定学生与书本的1比15的比例有一段距离,目前的比例是1比4.238,在获得了这次大量的书本后,该校就和当局的规定非常接近。
估计马汉有300至500种作品
询及父亲生前撰写或书写了多少本书,孙彦哲也无法确定,他预估有三百至五百种,包括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后期的儿童书籍。
在孙彦哲的公司里,就有这样一个房间,里面放置了数十个书架,填满父亲生前收藏的各类书籍,书架上也摆上了父亲生前荣获的文学奖,犹如一个小型的“马汉纪念馆”。
谈及捐书的决定时,孙彦哲说,培华二校是新山区目前最新的学校,图书馆也有足够的地方安置这些书本,而根据之前在该校举办书展的经验发现,该校有着不弱的阅读风气,相信书本会获得学生的善待。
他表示,父亲生前曾在学校任教,之后也曾开办补习班,全心在文学界发展时,也不曾与教育脱节,而这也是他们决定将书本捐给学校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阅读确实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习惯,以他们一家为例,从爷爷那一代就影响了父亲,再到他这一代,一家人都极爱阅读,而他和兄妹的儿女也都受到熏陶。
指原本藏书远超1万本
他表示,父亲的藏书远超过1万本,据他估计,总数量达10万本并不夸张,只是在经历了数次搬迁,屋子无法容纳而被母亲“偷偷卖掉”后,就余下了这逾一万本书。
他表示,父亲自少年十五六岁的少年时代就开始写作,热爱阅读的父亲,也一直在添购新书,父母亲偶有争执,也多是因为父亲发现母亲丢了他的珍藏。
他表示,有不少人是读着马汉的书长大,身边至今仍有同年龄或是较年幼的朋友,还收藏着父亲的著作。
他说,由于父亲所著的书籍已停止出版,除了少数书商还有的“存货”,马汉的书可说是“买一本,少一本”,因此将书籍捐出去,也是让现在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时代的儿童书刊。
他认为,这些书籍是上一代留下的“宝藏”,其中不乏超过六七十年的“老书”,希望学子们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