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投入袖珍模型设计前,萧锦辉于我国从事平面设计,直到2006年,他前往新加坡发展,一待便待了10年之久。
“在新加坡生活枯燥,有一次从报纸无意间看到袖珍食物模型,当场着迷,很好奇如何用黏土制作本土食物,于是决定先上一两堂课,视察情况,没想到却投身进去。”
以假乱真的袖珍食物模型
由于国外黏土师注重本身地区食物,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在无参考的情况下,他只好从观察真实食物下手,靠自己进行研究,多年来经历不断犯错、改进,到现在已开班授课,并接受订单。
他对食物向来感兴趣,以往从事平面设计,都以编排食谱为主,还跟随摄影师到外头拍摄,一天到七八个地点品尝食物,与食物有着不解之缘。
“有时候看一眼,我就知道颜色该怎么混合,这个汁应该是什么样的红色,所以制作模型时,不会说要看照片,或一盘食物摆在眼前参考,可能接触食物多,做起黏土来较快上手。”
通常,萧锦辉的灵感源自于真实食物或食谱,他说,本土食物胜在种类多样及色彩缤纷,很好发挥,不局限于马来餐、印度餐、华人餐,还有更道地的食物,如笨珍云吞面。
“现在餐厅流行无国界料理,但如果做得不像,会看不出来,所以我留意传统食物,尤其是碗盘,要用鸡公碗之类的,而食物配料不能随意更换,像虾面,就要放空心菜,让人能一眼认出。”
他之所以专注制作本土食物模型,除了因市场竞争小,更重要的是想推广本土食物,希望以后游客有机会购买。
从事袖珍模型制作长达6年,他认为,最大的转变是这份嗜好从兼职成为全职,到现在,因收入不稳定,再变回兼职。“外界人士不懂模型用黏土制成,以为是真的,还问我能不能吃,缺乏这方面资讯,而且他们觉得是小孩子玩意,容易做,但要做得逼真、美观,其实难度很高,制作一盘食物可能需花上一两个星期。”
他说,袖珍模型在国外是一门艺术,大众懂得珍惜、欣赏,而我国却相反,以为食物是倒模出来,都长得一样,不了解为何要花一定金钱购买,但每盘食物都是亲手制作而成。
“来参与教学的学员分成两种,一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二是对袖珍模型向往已久,所以有的人上了一堂课就不再来,有的则越来越着迷,经常来学习。”
至于制作袖珍食物模型的必备条件是须具备耐性及观察力,像面的配料不可能整齐放进碗里,太整齐反而不像,所以对细节需观察入微。
目前,除了食物,他也制造与食物相关的场景,如甘榜厨房,怀旧场景将是未来设计方向,因他认为旧时代物品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呈现出来的场景就像一幅有故事的立体照片。
“我不会这么容易放弃,既然已开辟这条路,就会走下去,除非心里的火熄灭了,但这团火仍持续燃烧。”
袖珍食物模型课室
鱼丸干捞面制作
制作袖珍食物模型的必备条件是须具备耐性及观察力,像面的配料不可能整齐放进碗里,太整齐反而不像,所以对细节需观察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