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的女性劳动市场参与率(Female Labour Participation Rate,FLPR)在2016年是54.3%,虽比起前一年有些微增长,但仍是东南亚区域最低的。而根据调查显示,离开职场的女性,3人中的2人都是以回归家庭看顾孩子作为最主要的离职原因。
然而在亚洲的社会价值体系里,“回归家庭”轻易的就会被解读为“老公有钱赋闲在家做少奶奶、懒惰工作、与社会脱节、没竞争力…………”再加上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家庭主妇都有大学学位(甚至是硕士学位),被视为一种“浪费”,造成家庭主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找不到立足点。
我们都是矛盾体──每个已当妈的现代女性,内心都有回归家庭陪伴孩子长大的渴望,但现实中却有必须以双薪才还得起的房贷车贷学费生活费;我们的社会希望女人退守家庭,却同时希望提高女性的就业力,于是现在的女性比起上一代有了更多的挣扎。
所幸,这是一个讲“深度工作力”的时代,也是一个讲“恒毅力”(grit)的时代,研究心理学的美国教授安琪拉达沃就说了,致使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坚持走到最后且突围的关键性因素,不是IQ不是情商,而是坚持的恒心与毅力。而全世界的家庭主妇,在日常中在厨房里,建立起来的正是你看不见的某种持久的耐力!
本期专题采访了4位家庭主妇,她们在加入家庭主妇大军前,分别是文字工作者、室内设计师、土木工程师及拥有法学位的新闻主播,她们都跟我们对“传统”家庭主妇的认知不同,带着专业的学识和自我成长的追求和能力,“家庭主妇”这个重要的社会角色于是在我们面前,有了新的铺陈,新的开展!
这是一个讲“深度工作力”(deep work)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人》说“只有靠高度专注,才能娴熟一种困难的技艺,或解决一个深度问题。”但是,在科技与知识经济时代里,有一个工作,因为处理的是一种“日常”──家务杂货煮食载送,因此普遍被认为是“无需深度工作力、缺乏深度经济贡献、甚至是毫无深度可言”的工作。
填职业栏的时候,所有全职妈妈都会写下“housewife”,但有时难免心里也会有小小的质疑──家庭主妇,这是一个专业吗?“专业”的定义,依《百科全书》是指需要经过系统化长时间的学习及训练,同时经过专业团体审核与认证资格,拥有可量化的专业标准,方可成专业。
若非专业,那是“职业”吗?家庭主妇有很多的“职责”,完全附合人工智能时代强调的multi tasking,一人身兼管家、清洁工、厨师、营养师、司机、补习老师、护士、心理谘商师…………但这份“职业”没有薪水、全天无休、没医药福利没公积金,最重要的,没认同感。
前些时候火红的日剧《月薪娇妻》就引起日本海内外对家庭主妇这个“职业”的热议跟关注。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角森山美栗,提出了“家庭主妇年薪应为304万日元(约11万7000令吉),而且还嫌太少!”这日剧在第一集就点出日本女性的难处──结婚后,她们一切付出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价值常被轻忽,甚至是“免费”的。
“日本在住”部落客是一位远嫁日本的台籍新娘,她在一篇短文里就慨叹:“抑或是觉得一回家就有热饭吃;衣服脏了就有干净的换洗衣物;累了即便把家里搞砸搞乱搞脏,隔天也会自动复原;困了随便一躺,也会有人帮忙盖被不用怕着凉等等的照护和关爱是一件再理所当然也不过的事情。是的,身为一个家庭主妇的价值是这样的低,低到做任何的事情都让人觉得没有贡献。”这恐怕就写出了大部份家庭主妇的心声!
的确,无法被量化的工作,无月薪、公积金、医疗保障,24小时就职没病假的家庭主妇一职,对国家的经济成长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没有贡献可言的!换句话说,家庭主妇没有市场价值,她们顶多是被认为“照顾好家庭单位,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安心的工作、念书、出外打拼,很重要的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她们对家国的贡献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主妇的日常】在家务琐事里保持学习力
王玉婷(40岁)
●孩子岁数:13岁、11岁、10岁、8岁
●大学本科: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设计文凭
●职场经历:1年
●家庭主妇资历:13年
王玉婷是非常忙碌的超人妈妈,带着4个年龄介于8至13岁的孩子,从清晨5点半睁开惺忪双眼那一刻起,她接下来醒着的14个小时都必确保所有日常按着计划好的流程表前进。时间像一条紧扣彼此的铁链,环环相扣着,一个环松动了,链也就松了。
采访这天是全家人都在的周日。上午的阳光灿烂得刚刚好。已经套着围裙在忙碌的王玉婷和先生站在篱笆门前说嗨,后面是他们家大狗的汪叫声,还有一片耕作有力的绿油油小菜园。地上安静攀爬的番薯叶和年轻刚冒出头来的小羊角豆,跟男女主人一样露出亲切的笑容。
访谈一开始还真进行得不容易,一会儿是小女儿找不到补习的小簿子,一会儿大女儿想吃冰淇淋、二儿子肚子也饿了…………但这就是有孩子们围绕的日常,看王玉婷给孩子们的反应,便能看见,只有家庭主妇才有可能被训练出来的一种不急不燥、不愠不火的应对耐力。三头六臂是可能的,在家庭主妇的身上,只是有些是隐形的,端视你看不看得见而已。
我拿出纸笔,说你能不能给我写写上学天的时间表啊?她写下了:
5.30AM 起床。唤醒小学五、四、二年级的3个孩子、洗刷、准备早餐。
6.30AM 出发到学校
7AM 返家。准备午餐食材、唤醒大女儿、完成洗衣晾衣扫地等家务
9.30AM 煮午餐、辅助大女儿功课、让大女儿午餐
11.30AM 出发载大女儿到小学搭巴士到较远的中学
12PM 返家午餐及打包午餐便当给需留校的小学的孩子
1PM 出发载小学的孩子放学
1.30PM 返家,打点小女儿
3PM 载留校补习或活动的孩子、顺路买杂货或补充已“断货”的生活必须品
4PM 返家再一轮打点孩子及督促功课
5PM 煮晚餐及搞定孩子的晚餐
7PM 出发载大女儿(巴士7.30PM抵达小学)
8PM 返家。继续打点孩子
10PM 上床休息
这中间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节:“我还有两只狗和3只猫的粮食和卫生打理,需要协助先生处理一些保险文件,家婆若把菜收割也得赶紧处理,还有明天要煮的菜,更要捉紧洗碗开车的空档,先在心里温习一遍,要解冻的食材要算准时间从冷冻箱移出…………”
家庭主妇的“活在当下”有时比任何人都容易做到,也比任何人都难办到。但说也奇怪,当日常需处理的琐碎事太多,反而渐渐的,便能积累出某种将零碎拼凑成块状来归纳处理的生活技巧跟能力。
你喜欢当家庭主妇吗?看了这一长串的时间表,忍不住就会这样问。王玉婷几乎是不经思索脱口而出:“喜欢!”看面前听的人愣了一下,她忙解释:“虽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其实一些过程我是非常享受的,比如说,我很喜欢洗碗,看着一个个碗盘清洗干净,很有成就感。”
在无常里,磨练出危机管理能力
结婚前,王玉婷曾是橱窗设计师,认识先生后就加入保险业,跟他并肩打拼。“生了小孩后事业就慢下来。我是一个很传统的女生,总认为结婚生小孩照顾家庭是一个必然的人生过程,也不是不曾想过放弃设计师理想有多可惜,但很快就投入了家庭生活。”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生了老二老三后前面那几年,有试着想要继续经营保险事业,于是请了女佣,前后聘雇过3个,但后来发现,工人带大的孩子很不一样,所以当我能全职带孩子,我便知道这个选择是对的。”
每个时代的主妇的日常似乎便是围绕着家人转──照料孩子和公婆、让先生安心在外打拼,是不变的中心主题。那自己呢?自我的渴望和追求呢?
王玉婷温婉地说:“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要有‘me time’,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和时间,但我想这对我有些难度,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庆幸的是,今年比较好了,新家接近修整好、孩子也投入新学校,我开始多了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上上网或跟朋友聊聊电话,甚至是善用丢弃物做环保,重拾自己的设计兴趣。”
这几年他们家遭逢大转折,家公前年车祸意外离开,王玉婷当时8岁的三女儿深受打击,情绪起伏焦虑,不肯上学。两夫妇费了很大的力气,在辅导员和校方的配合下花了整整一年多时间,陪着孩子走过悲伤失落的丧亲风暴。
除了要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情绪,也要把家婆和跟着家婆生活的3个大伯的孩子接过来共同生活。7个孩子,谈何容易!(大伯夫妇在英国打拼,去年已将孩子接返英国)这过程非三言两语能道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对当时的王玉婷来说,绝对是家庭主妇生涯非常大的考验题。“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就是日常流程表里估算不到的突发事故,需要的是一种经理人的危机管理能力,所以谁说家庭主妇只是需要处理烦琐的日常?日常里难免蹦出“出乎意料之外”,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保持学习力的家庭主妇,总有办法把平常幻化成不平常,将日常过出不平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