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骨”,就是在人去世后进行火葬或土葬15年后,选定吉日掘开坟墓,由拾骨师傅捡出遗骨,顺序把骨骸以坐姿(坐莲)方式置入“金斗瓮”(骨坛)中。
自古以来,根据民俗,世人为尊重先人和让后裔往后的日子带来风生水起之势,因而称之为“拾金”。
在古时候,家属须在先人土葬后15年内,由拾金师选择黄道吉日进行拾金迁葬仪式,把骨头上的泥土擦拭干净,然后装进骨坛里,重新迁葬至纳骨塔,从而让后代子孙尽孝及拥有惠泽子孙之意;而现今许多人选择火葬处理先人遗体,并把骨坛放置在纳骨塔,以节省土地空间的使用。
拾金看似简单,其实不容轻视处理遗骨的“幕后功臣”,他们凭着资深经验办理一切仪式,绝不可草率了事。在霹雳州内,从事“拾金”师这行业是比较罕有,这可能是这份职业予人阴深恐惧感,让人闻名丧胆,还未正式上班便被吓得逃之夭夭。
陈根:没做亏心事无所畏惧
富宝山庄“拾金”师陈根(74岁)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表示,其实这份工作和其他行业一般,只是大家从事的职业性质不同,只要生平不做亏心事,便无需对先人的遗“金”心生恐惧。
他说,有些人迷思认为命格属阴才适合成为拾金师,其实只要胆大心雄、无惧任何禁忌,以及有坚韧的意愿为先人服务,便是担任拾金师的人选。
陈根笑称自己是“捞”这行长大的,年轻时曾从事殡葬业者、道士(为往生者超渡之人)及殓葬师。当人生步入花甲之年时,便开始在富宝山庄担任“拾金”师一职,至今已有约11年。
他在执行自己工作时,都秉着良心火化遗体和处理遗骨,并不会看见棺木内含有金银珠宝及接受他人好处,就趁机大赚“死人钱”,这是一种敬业乐业、尊重死者及诚心对待家属的行为,避免一生倒霉运。
须注意温度调节火候
他透露,虽然火化仪式不比土葬般需遵守许多繁文缛节,但火化遗体过程和火化完成后的程序也不容忽视,必须经常注意火化炉的温度和调节火候,避免遗体烧得不够通透而出现烧焦(黑色)症状及发出难闻的尸臭味。
“先把置有先人遗体的棺材置放在送尸车,然后送进温度高达摄氏95度或以上的火化炉内进行火化。在火化过程中,需不时翻转遗体,让火势均匀烧至每个部份,而这整个过程需花时至少2小时或更长时间。”
他指出,火化尸体的时间视子孙放置在棺材内的“陪葬品”而定,越多物品则会延长火化的时间,而珠宝首饰如手表、耳环和戒指,通常会在火化前拆下并退还予家属。
他表示,火化后的剩余物并非全是骨头,有些是放置在棺材内的物品,其中包括衣物、棺木灰烬及植入体内的金属代替物。
他说,在火化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拾金”仪式,通常在隔一天,待遗骨完全处于冰凉状态后才开始利用钳子和漏勺,挑拣遗骨置入铁盘,让先人的子孙顺序把骨骸置入骨坛中。
从骨骸颜色辨识体质
陈根凭着长年累月积得的丰富“拾金”经验,已懂得从火化后的骨骸所呈现的颜色,辨识出先人生前属于体弱多病或健康体质,以及日复一日自修专研人体骨骼造型,让他把破碎的骨骸简略地拼成人体形状。
“如果死者生前常吃西药,火化后的骨骸会出现黄色;而经常服用中药的死者,他的骨骸则是偏向褐色或黑色。”
虽然每日都重复性站在火化炉旁按下红色的启动按钮和面对一副副白色破碎骨骸,但陈根秉持真诚及尊敬的心,把骨骸简略拼排成人体骨骼形状,意喻让先人完整地“入住”纳骨塔。
他对自己这份“特殊”行业抱有百无禁忌的心态,即一生光明磊落,便无所畏惧。因此,他经常在启动火化系统时,都会双手合十对棺材轻拜,他要让死者知道,他是正在为她/他服务,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曾碰过2灵异事件
陈根的“拾金”生涯里,曾碰上2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玄奇事件,相隔数年后的今日,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令他无法忘怀。
他犹记得早年他正在火化一具印裔死者的尸体,空无一人的火化场突然传来两声洪亮的叫喊声,吓得他按奈不住心中强烈的恐惧,跳上摩哆车奔驰而去。
第二件怪事,是在某次火化养尸(土葬多年不会自然腐坏的尸体)时,发现棺内铺满金银珠宝,便随口说了一句:“哇!”,懵然不知就因这句无心之言,为自己带来横祸。
“那次是第一次花费长达4小时火化一具尸体。当晚,在我一如往常上床睡觉后的第二天清早,被身体剧烈疼痛惊醒,竟然发现自己睡在床底下,而且旁边还有一滩鲜血,吓得爬起来照镜并发现脸鼻无故瘀青和数颗牙齿脱落,我相信这是我对‘他’不敬的后果。”
自此,在火化每具遗体时都会保持沉默,他相信每个人在生前希望被尊重,死后也希望同样获得公平的对待;尊重他们,他们也会给予同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