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盒
穿梭时空的格子
今年56岁,曾在澳洲银行、金融业发展的王礼强,本就对古物情有独钟,过去因投身的业务走遍东西各国,凡见古物必网罗收藏,攒盒就是其中一个收藏主题:“这看起来很峇峇文化的盒子,其实是早年槟岛华人家家户户皆在用以盛甜品、零食的盒子,也是我小时候家里不可缺的器具。”
7月,配合乔治市古迹月活动,他就搬出过去搜罗典藏的攒盒,在他本身创设经营的“七间店厝”(Seven Terraces)大厅展出。
“攒盒的生命力很强,历经两千多年都还没被淘汰,时至今日仍是世界华人喜庆、佳节必备器具,市面上还有商家在卖,可惜都是塑料仿制品,一些陶瓷材料制成的,捧在手上仔细揣摩,也会察觉是跨年代仿制的假古物。”
攒盒的“攒”字,读音是“cuan”,自60年代以来,是峇峇家中的宝,随后也是华人传统节日不可缺,用以拼凑或聚合甜品、零食招待访客的盒子。
如此宝盒,始于魏晋南北朝,更严格说法是更早于南北朝时期即有,进入南北朝才开始风行于贵族家庭,延至明朝也才正名为“攒盒”。木是最传统材质,盒上经常刻有吉祥花纹,虽以圆形为主,却也有不少八边形、正方形设计,较现代的甚至出现莲花、莲藕设计。
王礼强的收藏品,可区分为蓝瓷花雕、传统木质类别,可见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制品差异,甚至乾隆后期以至慈禧年代盛产的古董级产品。
“槟岛一些古董店,或还可搜获蓝瓷类制品,那也是独立前即五六十年代,大量运入我国尤其槟岛的景德镇产品,至于其他更珍贵的制品,都已在上海租界的年代,被西方国家大量运往英、美等西欧各国,入驻贵族庭院,成为贵族款待宾客的零食盒。”
攒盒分为三格式、五格式、九格式,不用七格,因为“七”是办丧事的数字。格子愈多代表主人地位愈高,古代九格为皇家御用,仕人用五格,一般庶民只能用三格。槟岛民间最流行的是五格,但是今日已破古风,七格、九格也都已非官爷或贵族专用了。
早年,传统杂货店都有卖现成的“全盒”甜食,讲究的人家买回家后会再移入攒盒格子,甜食传统上有糖莲子、糖冬瓜、糖莲藕、糖椰丝、糖椰角、糖柑桔、糖马蹄、糖甘笋等,比较现代的都已改放巧克力金币、瑞士糖或其他糖果类。
对王礼强而言,这些攒盒是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的印记,里边也包含他个人的童年记忆,而且还是母亲的珍品:“这不是纯粹的古物或古董,这里边其实包含满满的历史,包括上一辈人的生活都刻印其间,一如看到蓝瓷攒盒,脑海自会浮现妈妈那个年代的槟城,看到更古老的木质攒盒,脑海就会浮现爷爷那个年代,甚至还停留在上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