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09/2017
升学管道多STPM考生降.华文科影响大考生10年减74%
作者: yslee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8日讯)大马高级学校文凭考试(STPM)整体考生人数在10年内下降约28%,而华文科考生人数则骤减74%。

根据大马考试理事会(MPM)所提供的数据显示,STPM总考生人数在2007至2016年的10年内,从6万6048人下降约28%至4万7667人;华文科考生人数则骤减74%,从2007年的1273人减至2016年的325人,更在2015年创下294名考生的最低纪录。

此外,也有多达约20%的学生在报考后中途放弃。

消息指出,STPM面对大环境竞争,以致整体考生人数出现下降趋势,而华文科考生人数骤减,是其中一个面向。

“以往私人大学学费昂贵,但如今私人大学及学院林立,政府也提供高教贷学金;加上市面上也有许多可负担的升学管道,因此STPM考生人数下降是必然趋势。”

华文科考生减有3原因

消息说:“造成中六华文科考生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包括缺乏相关师资,造成许多学校没有开办中六华文课,另外,现在的STPM考生倾向报考4个科目,不会报考华文科为附加科目(Extra Subject)。

“第三是学生在向部份大学申请入学时,该大学会将他们在STPM中所拿的科目纳入考量,有的也指定什么科系需要在STPM报考什么科目,因此若报考中文对升学没有帮助的话,就不会考虑。”

建议简化课程激发学习

另一方面,消息说,STPM改成学期制后,华文科学生需在4个月的时间内消化繁重的课程内容,使中六华文考试难上加难,同时,这也使许多私立学生却步,因为改成学期制前,学生可在第二年才报名及修读,但如今需从第一学期开始。

“枯燥乏味的文学史造成学习的阻碍,尤其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很多资讯没有背起来的必要。

“中六理应是中五和大学的桥梁,有关文学史的内容与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内容重叠,因此建议将课程简化,使用文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顺带了解该朝代的特色,将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效。”

潘碧华:华文科辉煌不再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日前表示,在30年前中六华文科考试的辉煌时期,共有多达4000名考生,但在近年已出现考生人数不超过300人的现象。

另一方面,她也说,根据该校淡米尔文系主任透露,在印裔组织及政党推广淡米尔文的情况下,今年报考STPM淡米尔文的人数激增至800人,无论如何,大马考试理事会官员在受访时表示,该会还未掌握相关数据。

王统:偏差认知影响报考

2013年STPM华文科考生王统表示,她当初听信老师指报读大学中文系门槛很高的说法,以致错过往中文相关领域发展的机会。

她说,后来进入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主修戏剧系才发现,原本属意的中文教育系的门槛并不高。

“告诉我们进入中文系很难的资讯是有偏差的,我的老师和一般人都说很难,另外难度高的SPM华文考试也是阻拦学生在STPM报考华文科的原因之一。”

询及以中文为主要媒介语的大学科系会否局限未来出路时,她表示不会,因为目前许多中国外资公司来马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另外,中文系里也有修翻译学、新闻学、语言学等,所以中文系的出路其实是很广的。”

黄嘉俊:华文科无助升学

另一方面,2012年STPM华文科私立考生黄嘉俊指出,多数人认为华语仅是一个沟通语言,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因此在STPM选择报考科目时,会倾向于选择对未来升学有所帮助的科目。

他认为,修读以华文为主的科系出路较局限,是导致STPM华文科考生人数下滑的原因之一。

“由于我以成为华文老师为目标,所以选择华文科,但若其他人没有要从事与中文相关行业的目标,基本上不会考虑报考华文科。”

“然而最后,我并没有如愿进入本地大学的中文教育系,因为面试官说,尽管我在STPM的华文科考获B,但SPM的华文成绩是C。所以,STPM是一个进入大学的门槛,但条件标准是依据SPM成绩。”

卢勇舜:成绩不理想即弃考
华文科成“备胎”

中六华文补习教师卢勇舜受访时说,一开始报考2016年STPM华文科的考生有约360名,但最终完成3张试卷的只有284名,其中有约20%的学生成为“逃兵”。

他说,在学生只需报考4个科目、最多5个科目的情况下,中文往往是学生的第5个选择,因此出现“备胎心态”。

“很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会坦白地说,中文是他们的备胎科目,在复习时更将中文排在最后,以致部份考生在考了第一学期的试卷后,发现成绩不理想就选择放弃。”

“难考”舆论造成弃考

另一方面,他表示,一般人对报考华文科都存有“难考、难读、难修”的错误观念,因为根据大马考试理事会(MPM)的数据指出,每年共有约15%的华文科考生考获A或A-,是在众多STPM科目中,考获最多A的前3个科目之一。

“是整个舆论造成的假象,历年来STPM华文科的成绩相较其他科目都要标青,而淡米尔文科目拿A的人数更是不到10%,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不报考母语。

“虽然在一些学校出现中六华文班全军覆没,也就是低至0%或10%的及格率,导致全国上演悲情,将此放大后就变成好像是全马中六华文的情况,但实情并非如此。”

他认为,此风气再加上华人所抱有的现实心态,导致他们看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不要冒着拿不到A或不及格的风险。

“就如SPM来说,如果学生想凭成绩争取公共服务局(JPA)奖学金,就不会想去承担华文拿不到A的风险。

“现在的学生不会认为身为华人就有责任去完成它(华文教育),若从小就没有这种想法,到了中六更加不可能选修华文科。”

考生水平一落千丈

询及多数人认为政府考试的华文科目困难及批改严格,卢勇舜表示其实不然,反而是学生水平一落千丈。

“我教书10多年,虽然不是批改员,但是我很清楚,他们改得很宽松了,只要学生肯写,就会有分数。”

教师缺信心影响考生

卢勇舜表示,STPM华文科考生人数下滑的问题环环相扣,除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态度,教师也是主要因素。

“我与小学及中学华文老师交流时,他们都认为教华文很难,甚至有些中六老师在课堂上说‘华文难读难考’,给予学生先入为主的看法。如果连老师都没有信心,要如何培育学生喜欢中文?”

出版社停印教科书

另外,他说,STPM华文科考生人数少于300人,导致出版中六中文书的艺青出版社放话不再出版相关书籍。

“以往他们出版相关书籍让学生能在家自修,但如今考生人数减少之余,许多人也复印书本,导致供多于求。

“我看到这问题便编册了3本手册,内容包括了课程笔记、相关文选及练习等,另外,脸书上也有中六华文考生的交流平台,因此在资料方面已不成问题。”

“人定胜天,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而不能说太多推卸责任的理由。华教整百年都这样走过来,如果间中说很困难便放弃,那百年根基就没有了。”

华文节数不足难授课

另一方面,他认为,导致STPM华文科考生人数骤减的原因,也与我国整体的华文教育系统出现断层有关。

他说,在中学的华文教育里,华文老师面对节数不足的问题,以致在教学上着重传授考试技巧,而这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中学生的华文基础不好,更磨灭了对华文的热爱。

“中学的华文老师连教导考试范围内的课程都没有充足时间了,更不可能带领学生认识林连玉、鲁迅等。这情况在国中的华文班里更是严峻,有些学生甚至说,他们在中学的5年时间内,没写超过5篇作文,这是整个大环境的断层。

“在中六的课程纲要里,学生要读文学史、深究文章、文言文,还要写1000字的作文,但如果根基不好则很难应付。”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