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10/2017
流金劳勿(三):被时光凝固的朴素小镇
作者: yslee

高楼大厦,是劳勿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深藏在地底下的坑道太多太复杂了,所以摩天大楼永远不可能在劳勿市拔地而起。也因为如此,劳勿得以保存了上个年代的朴素面貌。

劳勿市内最高的建筑是5层,即使在未来,街上也不会出现超过7层高的建筑。当年澳洲人在劳勿的地下采金活动,给这座小城留下了错综复杂、延展数公里的地下坑道,据说最远的达到劳勿县议厅的后方。

因为深藏在地底的坑道太多太复杂,地陷危机无处不在,所以摩天大楼永远不可能在劳勿市拔地而起。

也因为如此,劳勿因祸得福,得以保存了上个年代的朴素面貌。

1905年,当劳勿澳洲金矿公司在武吉公满大事采金时,劳勿街场只有三五间茅舍,远远不及武吉公满繁华。虽然开发得较迟,但由于劳勿市是交通枢纽,也是通往关丹、登嘉楼或吉兰丹的必经之地,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

文史工作者陈泉发指出,劳勿最早期的街场不是今天的大街,而在劳勿市通往武吉公满路的路口。武吉公满路是劳勿的第一条公路,长约3英里,由劳勿澳洲金矿公司的第一任经理威廉毕比建议兴建。

劳勿市内的第一代店屋,今天仍昂然挺立在戏院街上,第二代老店则坐落在俗称大街或毕比路的敦拉萨路上,店面从汇丰银行(前庆和号)起至瑞泰,对面是万兴利至大华银行(前南益号)。

劳勿发展迅速,1955年彭亨州首府从瓜拉立卑迁往关丹之前,不少州行政部门从瓜拉立卑搬迁到劳勿,包括高等法院、州交通局、州医药库、州兽医局、州教育局、州水利灌溉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等,俨然有迁都劳勿之势,后来因为考虑到劳勿四面环山,政府才决定迁都关丹。

殖民地时代留下的路名,今天已经悉数改名了,不过昔日的路牌还可以在五脚基上看到,譬如Wayang Street(Jalan Hussein)、Bibby Road(Jalan Tun Razak)、Mason Road(Jalan Dato' Abdullah)、Bukit Koman Road(Jalan Tengku Abdul Samad)等,穿街过巷时,别忘了抬头把它们找出来。

写着英殖民时代路名的旧路牌,还可以在五脚基上看到。
戏院街上的第一代店屋,屋身较后期的店屋矮。

历史角落巡礼

百年警察局

坐落在都赖路旁的百年警察局,门面上写着“1906”年的字样,和2006年启用的新警局相邻而立。

事实上,劳勿警局创始于1900年,原是一座亚答屋顶的简陋木屋,1906年在现址上重建,1925年再次扩建,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在当年,警局的前面是警署,后面是监狱,后来才改成扣留所。

1906年建成时,这座警察局的四周种满大红花,红花绿叶衬托着古典的木造建筑,美不胜收。

到了近年,这座老警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事迹,就是曾在1990年代关押过恶名昭彰的碎尸案巫师夫妇莫娜和阿芬迪。

1993年,莫娜和阿芬迪以及他们的义子朱莱尼因杀害前巫统劳勿区部署理主席拿督马兹兰,被关押在老警局的扣留所内长达14天,后来被判有罪,2001年于加影监狱正法。之后,传言老警局内怪事不断,连灵异电视节目也上门拍摄,绘声绘影,疑幻疑真。

2006年新警局启用后,老警局就一直大门深锁,想要入内参观必须向警局提出申请,等待批准。

立卑路劳勿观音堂

1908年创立,1915年动工兴建,1922年才告竣工,大殿仍保留了百年古刹的风貌,光绪戊申年(1908年)的生铁宝炉和大钟是见证劳勿拓荒史的重要文物。

劳勿观音堂和西华苏峇玛廉兴都庙、劳勿卫理公会毗连而立,3座不同宗教的膜拜场所,像3个好友搭着肩膀一样,和和气气,和谐共处,充份体现了多元社会互相尊重包容的精神。

迎宾馆Rest House

创始于20世纪初,1927年重建,1929年竣工,成了今天所见的双层白色洋楼,矗立在小山坡上,俯瞰前方的劳勿大草场。斜坡上有参天大树,树根外露,盘根错节,苍劲如金石。在这之前,劳勿迎宾馆只是一座亚答屋。

迎宾馆是英殖民时代的产物,见证过不少历史时刻,大厅上挂了许多黑白照片,是研究劳勿历史的珍贵史料。

当年迎宾馆只招待高官显要,今天已改成半官方拥有的小旅馆,任何人都可以投宿过夜。迎宾馆没有经过太大的整修和翻新,虽然略显老旧,却完好保留了昔时风味,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县长官邸/唐人玻璃主官邸

迎宾馆旁是县议会礼堂(Dewan Jubli Perak),后方的小山丘,一座淡黄色的老式洋房高踞其上,正是劳勿县长的官邸。在早年,这座洋房是华民事务官的官邸,当地的客家人把它称为“唐人玻璃主官邸”。

文史工作者陈泉发指出,二战后英国人继续统治马来亚,当时华人人口众多,为了行政上的方便,特别设置了华民事务官(Chinese Affair Officer)一职,专司处理华人事务,其职权几乎与副县长相等,并拥有个人的冷气办公室,当地华人尊称他们“华人玻璃主”,即“华人县长”之意。

据陈老的记忆所及,首任华民事务官是精通中文的英国人史蒂氏,他早期在中国担任基督教内地会的牧师,由于中国政府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而被内地会指派来马,协助教会工作。后因情势所需,他答应英政府的要求,出任华民事务官。史蒂氏退休后,继任者皆为华人。

劳勿俱乐部Raub Club

和县议会礼堂为邻,坐落在劳勿图书馆前方,劳勿俱乐部的前身是欧人俱乐部,创始年份不详,当年出入的都是身份地位高人一等的外国人。

劳勿县议厅/玻璃厅

陈泉发指出,在英殖民时期,无论福建、客家或广东人都把县议厅叫做“玻璃厅”,推测是因为建筑上镶了大面积的玻璃,故有此称呼。

快乐河鱼餐馆/公务员俱乐部Government Club

建于1921年,看似马来高脚屋,但前面的建筑呈八角形,屋顶很高,颇有气派。

在早年,从公务员俱乐部至清真寺一带称为“椰园”,后被政府征用。当年的俱乐部只招待政府官员消遗作乐,后来转成幼稚园,2004年再转为快乐河鱼餐馆(Restoran Sentosa)。

【流金劳勿(一):劳勿被岁月偷走了金光】

【流金劳勿(二):追循遗址·探寻消失的金矿】

【流金劳勿(三):被时光凝固的朴素小镇】

【流金劳勿(四):发现在地生命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