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10所新华小和6所华小迁校,消息传来,有人欢喜,认为政府有诚意,华教有发展。
噢,这是少数。
更多人是无感,指增建和搬迁,是理所当然,本来就该做了,到现在才来做。
还有一些争相泼冷水,说这是政治糖果,大选之前赶紧派一派,为的是华人的选票;说完,还不忘添加一句:大选之后,还不知道会不会落实呢!
甚至,网上还有人嚷说:“这是骗局!”
哈哈,这就是大马华人社会的范儿。没有的时候,眼睛泛红,磨拳擦掌,仿佛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被剥夺了,简直是不共戴天之仇。
但是,得到的时候,就一副云淡风轻,好像事不关己;最绝的是酸溜溜,好像增建和搬迁之后,少了批评的材料,反而是自己吃亏了。
一个过于政治化的民族,一个长期在悲情海洋中泅泳的族群──大马华人,注定无法抽离这种犬儒(怀疑和消极)思维,惯性持续的自我矛盾。
大马华人真的那么爱华教吗?
表面上,华人都爱华教,华教是圣坛,不能置疑,更不能亵渎。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把华文当作可有可无,甚至嗤之以鼻的,大有人在。
以英语为媒介语的国际学校,开放之后深受华社欢迎。短短7年时间,从36所增加到110所,学生超过7万人,绝大部份是华人子弟,许多华人家庭宁可节衣缩食,都要把孩子送进国际或私立学校。
华人当然爱华教,只是,爱并不是那么深,可以选择时,轻易就动摇,随时移情别恋。
既然华人并不是那么爱华教,为什么对华教又那么在意?
原因在于华教已经是一种政治图腾。举起这个政治图腾,就代表这个族群的身份特质,冒犯华教,就是侵犯华人。
同时,它也是华社的政治斗争工具。华人的权益和华教紧紧扣在一起,华人政治权益的多寡,要看华小和独中数目的多少(不管有没有人去就读)。
执政党和反对党都了解华人的华教情意结,也都会在有需要时,对准华教下工夫。
当然,这也没有错,政治本来就是权力的分配,只要华人的选票还有政治价值,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分配。
马华争取到这16所华小,可以向华社交代,希望华人票多少能够回流。
反对党眼看国阵搬出大礼,心里有点慌,担心会产生华教效应,就赶紧开足水龙头,大射冷水,要浇熄温度。
华人社会大可不必随政治起舞,也应该抛开犬儒心态和悲情主义,至少这一次华教没有吃亏,无需冷言冷语泼冷水,也无需冷感以为“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天下没有“本来就是应该”,任何东西都需要努力争取。
欣然接受这些华小,协助它们建校发展,让它们提供优质教育,也把孩子和孙子送进这些学校。
这才是真正爱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