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10/2017
11月10及11青云亭老戏台演出.《旅诗.行墨》乐舞飨宴
作者: limlc

(马六甲29日讯)共享空间专业舞蹈团订于11月10日及11日(星期五及星期六)晚上8时于马六甲青云亭老戏台呈献《旅诗.行墨》舞蹈文化艺术演出。

共享空间专业舞蹈团是由马金泉及叶忠文创办。马金泉指出,该舞蹈团一直在国外演出,如今有机会在青云亭老戏台表演,可说是千载难逢。

该舞团曾在中国北京、广州、哈尔滨、天津、韩国首尔、仁川、日本东京、京都、名古屋、香港、巴基斯坦、印尼、台湾、新加坡、英国伦敦、菲律宾、印度、西班牙、南美洲智利、阿根廷、秘鲁及巴拉圭演出。

把好作品带回家乡

马金泉及叶忠文认为,对国家最大的拥抱,就是把外国演出的好作品带回给家乡的人看,因出诞生了马六甲《旅诗.行墨》演出缘起。

马金泉在拜访《星洲日报》马六甲采访主任沈宝胜时说,在2012年,作品《问签》曾于青云亭演出、在动地吟的诗撰中,演出选择了已故诗人游川的诗作为整个作品的贯通。

“诗作《青云亭》述说300年前马六甲米较街华人庙宇、清真寺及印度庙宇比邻相接,和睦共处的情境。《万象甲骨之沈体——石在火不灭》是以马六甲教育家及书法家沈慕羽老师的书法为创作出发的基点,在以华人书法源远流长的80分钟原创作品《万象甲骨》中,其中一个章节《沈体——石在火不灭》是以马六甲沈慕羽老师的书法作为马来西亚华人精神的象征。”

他说,此趟演出连接2段创作故事,并结合了马六甲在地的书法家、华乐乐手、诗文朗颂的艺文工作者一起演出。

盼唤醒守护本土文化

《旅诗.行墨》活动宗旨是推广并让更多人了解青云亭早年扮演着促进华人互济与团结友爱的重要角色,且与清真寺与印度庙同在同一街上,象征各族和谐共处。

演出同时也希望唤醒马来西亚人对历史足迹的珍惜行动及爱护古迹的行为,让本土艺术家学习青云亭先辈的开拓与维护文化的原则精神,同时向马六甲市民推介表演艺术,并为下一代守护本土文化,继续承继,薪火相传。

4环节演出共75分钟

马金泉说,演出历时75分钟,环节分《相遇》、《问签》、《鼓声回响》、《沈体-石在火不灭》。

《相遇》传达了300年前以来,香火的缭绕。演出者包括来自马六甲的黄鸿运(笛子)、陈劲隆(古筝)、叶鸿亿(二胡)、叶汉励(扬琴)、彭庆勤(书法家)、颜见式与黄绣媜(诗歌朗诵)、叶忠文(共享空间专业舞团首席舞者)。

《问签》呈献300多年的步伐穿越至今,摇签问向,叩问一根上上签。演出者包括领舞:侯寯泓、舞者林弘捷、廖添益、李定权、林诗珺、杨嘉琳、冯淑仪。

《鼓声回响》是以1984年马六甲保山运动得到灵感而扩大创作,结合鼓中带戏的创作呈献。呈献者是鼓手张力恒、王镇鸿、邹文缘、庄俊贤、李隆达、刁俊林、林溦劲、何芷雯。

《沈体-石在火不灭》带出教育家与书法家沈慕羽“笔正则心正”及“书法如其人”的风范,反映出沈老正直、稳健、笃定和敦厚的个性,以及他的傲岸身姿和泱泱大度。演出以藤枝起舞,像竹子,纵使面对强风大雨,也不会折断或连根拔起,象征着沈老百折不饶的精神,刚毅且柔韧,根深且蒂固。呈献者为首席舞者叶忠文、舞者是林弘捷、侯寯泓、廖添益、李定权、林诗珺、杨嘉琳、冯淑仪。

此活动的联办单位是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马六甲培风校友会、马六甲留台同学会、马六甲沈慕羽书法文物馆、马六甲孔教会、马六甲潮洲会馆。

赞助单位是SEMABOK INN。支持单位是马六甲继程文化活动基金、马六甲培风中学、新纪元大学、Nets Eco、KHIND STARFISH FOUNDATION。

乐捐索票处为共享空间专业舞团(018-2071005或03-80700890)、制作经理Perine(012-7577594)、马六甲沂水阁(012-6812183)、或https://www.facebook.com/duaspace/。

一同到拜访本报的包括叶忠文、Perine、沂水阁负责人曾昭智。

《旅诗.行墨》传达了青云亭早年团结华人友爱的角色,并在同一街上,与各族和谐共处的情况。(图:星洲日报)
《沈体-石在火不灭》带出教育家与书法家沈慕羽“笔正则心正”及“书法如其人”的风范。(图:星洲日报)
《问签》一幕。(图:星洲日报)
马金泉(左二)赠送《旅诗.行墨》海报予沈宝胜(左三)。左为叶忠文、右起为Perine、曾昭智。(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