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1/2017
专家:7大原因包括金钱.心理致假新闻泛滥
作者: meewei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5日讯)科林斯英语字典日前公布“假新闻”为2017年度代表词,各领域专家认为,假新闻丛生离不开“演算”、“人类心理”和“金钱”,其中更包含7大原因构筑“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媒体现象。

据《爱尔兰独立报》(Irish Independent)网站搜集整理报道,人们面对谣言时会出现7个心理因素:“社交媒体是实践自身世界观的最佳地带”、“资讯凌驾于客观事实”、“乐于相信谣言”、“避免自己成非主流群体”、“接触经过网站过滤的信息”、“被网站背后的利益计算”和“被政治气氛带动”,致使假新闻自2016年的使用次数增逾3倍。

分享信息皆因情绪驱使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延斯指出,很多时候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皆因情绪驱使,但这些“有感而发”的传播,无意中却成了假新闻的温床。

“我们会潜意识地认为,越多人信以为然,越能证明那是正确的消息;但煽情和戏剧化的假新闻往往能获得更多关注,这些新闻焦点会逐渐形成自身的世界观,日子久了即确信不疑。”

数字人类学家尼克则说,资讯无论对错都是社交媒体的资本,散布的频率越高,社交价值也越高;民众在接触资讯时会被主观意识影响,继而忽略客观事实。

不会验证内容只想参与

“人们会依据自己的世界观选择消息管道,并与相关网络和信息建立关系,真相对他们来说还是次要的。”

另外,延斯相信民众虽会主观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但谣言兴起时,他们更多时候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视之。

“沉迷其中的网民不会验证传言内容,只想参与这个话题维持社交关系。”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博士弗朗西斯科去年曾就“病毒式内容”(Viral Content)创造一个数学模式,形容假新闻可以如同“轶事”般,民众害怕成为违背主流意识的“少数群体”之一。

“人们一旦涌现这种的想法,就能冲破抗拒心理,驱动他们分享相关资讯,即使是未被证实的传言。”

《社交媒体语言》作者之一菲利普说,社交媒体如脸书等使用演算法,让民众接触最接近自己喜好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过滤泡沫”(Filter Bubble)。

“因为网站会让你只看到属于个人或圈内的观点,以致人们被限制在自己的资讯过滤泡沫中。”

尼克坦言,每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文章,其背后都隐藏着页面浏览量的利益。

“社交平台会不断散布假新闻获取点击率;对他们而言,金钱永远比核查事实重要。”

兰开夏(Lancashire)商业与企业学院首席讲师保罗认为,政治人物在谣言散播上可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身份会让这些传言听起来更为真实,而我们也更容易掉入假新闻的漩涡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