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翻天覆地”最能形容近年的边佳兰。
边佳兰(Pengerang)位在柔佛州东南角,和许多沿海小镇一样,岸边椰树婆娑,空气都是海水的咸。只是2011年政府宣布在这里进行多项石化工程后,发展巨轮挡也挡不住。除了龙虾,边佳兰的代名词多了几组英文缩写:PIPC(边佳兰石化综合发展中心)、RAPID(边佳兰炼油及石油化学综合发展计划)、PDT(边佳兰深水码头)。
重返边佳兰,热闹小镇四湾车多、人多,尘更多,还有很多双来自外国的眼睛。一路向西进入大湾大街,周围的油棕园、树林全化为红土,几间木板店屋孤零零地,车子都覆盖尘土,呈橘红色。
乘坐皮卡车在无尽的红土高坡颠簸攀升,俯瞰远方,一座又一座肥胖的油槽、一支又一支高耸的炼油台和鹰架,正是RAPID所在。而脚下踩着的土地,是当年村民力保的义山。
那些年的抗争,为环境、家园、祖坟而战,已是过眼云烟。山铲了,海填了,家搬了,坟迁了,留下来的人日子终须照过…………
熟悉又陌生的小镇
边佳兰以西是新加坡本岛和德光岛,以南临新加坡海峡,以东面南中国海。曲折海岸线形成多个海湾,由西往东依次是头湾(Kampung Jawa)、二湾(Teluk Ampang)、新湾、大湾(皆属Sungai Kapal)、三湾(Sungai Buntu)、四湾(SungaiRengit)、五湾(Teluk Ramunia)、六湾(Tanjung Sepang)及七湾(Kampung Punggai)。
从新山取道士乃迪沙鲁大道来到尽头是哥打丁宜边佳兰路,转左北上哥打丁宜,转右南下经过本那哇镇可达迪沙鲁(Desaru)海滩,或继续往南到底就是边佳兰。一路上车子驶得特别缓慢,前方罗里一辆挨着一辆,有载沙石的、货柜的、槽车的。道路正拓宽成双向四道,往来车辆暂且都依在一边。重型车辆常年行经把路压坏,坑坑洞洞,凹凸不平。
去年阔别一段时间重返边佳兰,经过一个交通灯路口,一时心慌是否走错了路。相隔一年,对交通灯虽是免疫,再往前走却见另一个新辟路口,两旁还开了几家商店,心又跟着慌起来。
理性告诉自己继续往下走,终于来到T字路口,路牌写着往左去五湾,往右就是四湾,才觉得来到熟悉的地方。熟料转右进入四湾,一家新开的快餐店,招牌上相识的老上校笑脸迎接我。
旧地重游却陌生不已。
四湾.人潮激增的商业中心
各湾从前被称为“岛”,因为陆路交通不便,居民都从水路,从海上遥望,直像岛屿。未有公路之前,居民都到丹绒本格烈(Tanjung Pengelih)搭船前往新加坡樟宜,再转车去新山。至今仍有不少到新加坡工作的游子,乘船回乡,航程仅45分钟。
四湾人口密集,银行、油站、车站都设在此。近年来工业极速发展,边佳兰外来人口逾5万,本地人口不到1万。四湾变成附属石化工业区的商业中心,因应外来人口增加新增了洗衣店、手机店、新式餐厅、嘛嘛档、按摩院和夜店。全镇两家银行只有5台提款机,边佳兰的日与夜,排队提款人龙不断,延伸到马路上。
周末的四湾,是石化工业区内外劳的唯一去处,否则就搭长途巴士前往新山或哥打丁宜。靠海一侧的巴刹路(Jalan Pasar),洗衣店内的洗衣机、烘衣机不停运转,人们坐在店里的长凳上等候,眼神放空。
龙虾广场的海边有围栏、步道和树荫,有人倚靠围栏,有人席地而坐乘凉。靠内陆的大街(Jalan Besar)店铺林立,放眼望去,手机和通讯品牌的招牌特别醒目,每间生意都很好。街上的阴凉处、商店的五脚基、广场的树下,都有人在通电话,说着各种语言。
四湾在1950年代被划作新村,房舍相邻较密。绕一圈四湾新村,有的房舍改建成餐厅,有的往上扩建,有的平地建起宿舍,有的正在装修,四处可见招租的牌子。这些房屋多数出租给石化工业区的高级技术、行政人员,一个睡房租金要价1000令吉,四房一厅的屋子租金可达5000令吉。
百年老饼家,见证小镇变迁
位在大街的聚成中西饼店是当地百年老字号饼家。老板林德山今年68岁,3名子女都在店里帮忙。
林德山说,从前跟着父亲林长庚做饼,每天都要工作,一做就做12小时,要去哪里玩还会被骂。后来他从事沙石罗里,饼店生意由父亲和太太打理。现在运输业难做,他希望孩子继承饼店生意,要他们学做饼。
店处大街,林德山笑说:“以前过马路不用看车,现在很热闹,车子停到满。”一会儿,两名外劳来选购饼,林德山一边招呼,问起他们来自哪里,是否在石化工业区工作,生活如何。他转向我笑说:“突然间全世界的人都来了,这里有泰国、缅甸、柬埔寨、中国、孟加拉来的。以前这里只是渔村,没想过会变这样。”
说着,又有人上门买饼,一问是来自新山的一家大小,到迪沙鲁游玩后顺道南下来边佳兰看看。林德山又说:“以前四湾做游客生意,他们来吃海鲜,逛芒果园、草药园。”
问他生活如何,他笑说:“还可以适应啦,不习惯也要习惯啊。”
六湾.家园校园的落脚处
从四湾往西行是三湾,虽被征用但居民尚在等待搬迁。过了三湾是大湾、新湾、二湾和头湾。在石化工业进驻以前,这里山丘起伏,满是果园、椰林、油棕园;林子里的房屋隔着远距离,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乐园。重回现场,不见绿,只剩下几栋零星未被征用的房屋,大多租给外劳当商店、宿舍。
房推了,山铲了,大部份居民、大湾大新华小、庙宇都搬迁到六湾的新兴住宅区峇尤达迈花园(Taman Bayu Damai),位于头湾的培正华小则迁校到古来太子城。
峇尤达迈花园距离四湾约10公里,面向南中国海。星期日清晨造访,出入住宅区的车辆不多。这里的街道井然有序,有排屋、独立式房屋。搬迁至此的国小、华小比邻,一旁正在兴建新国中,准备应付新住宅区未来的教育需求。
柔佛州的星期日是上课日,上午7时20分,大新华小的学生已进入教室晨读,校园非常宁静。校长吴瑞银大略介绍,校内各年级加上学前教育班共有114名学生。大部份学生都住在附近,只有一些仍住在大湾未被征地搬迁的学生,每天提早出门到校上课。
校长和学前教育班老师沈瑞莲带我浏览历史角落。2014年10月30日,教育局通知校方征用校地,需迁校至峇尤达迈花园。在旧校址上课的最后一天,董事长王和顺与时任家协主席陈康森敲响最后钟声。隔年新校园还没落成,大新华小学生到四湾育本华小共用校舍,分上午和下午使用。直到2016年3月20日,新校舍才启用。布告栏上展示各年代校舍,由简陋板屋慢慢蜕变到双层楼、四层楼。如今大新位于大湾的旧校园已成平地,剩下四层楼校舍孤立,现是外劳宿舍。
8间庙宇,毗邻而建
从大新新校园再往住宅区深处走,就是各湾庙宇的新址。
新湾顺安宫、头湾护福庙、头湾华山宫、大湾顺镇宫、大湾关帝庙、大湾天法威灵庙、二湾福德宫、三湾观音寺,8间庙宇毗邻,有些已经在神诞时搬迁,有些则还在建。
二湾福德宫理事会顾问董清才每天上午7点就来开门。去年农历二月初一大伯公诞,福德宫最早迁来新址。目前还剩4间庙宇没迁来,董清才说天气、工人都影响工程进度。约傍晚6点30分,庙宇就关门上锁,因位在住宅区后方较偏辟处,担心半夜遭宵小。
董清才从二湾搬到六湾两年了,“起初当然不习惯,住久了就惯了。”逢大日子,许多在新山、新加坡等外地工作的游子,也会回乡到庙宇参拜,很是热闹。“以前远远一间,现在集中在一起,对人口少的Kampung是好的,不然年轻人也都在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