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11/2017
【框里框外】谢林霖·简·雅各布会喜欢的十八丁过港
作者: niki

十八丁过港这地方,原本得用小船才可以抵达,丢个20仙在船板上,船夫就会把你摇过港,脚踏车、货物、人口、畜牲都是这样摇摇晃晃的荡过这不到10分钟的船程。过了港,在小码头有间茶室,闲着的大人坐在这里喝杯咖啡,看人来人往,把守这一个关口。

这就是过港最早的防卫制度吧,一是方便了等船或接送孩子的渔民,二来也总有村民看着上下岸的人们,几乎没有谁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混入村子,也就有了夜不闭户的生活。虽然如今有一座蓝桥衔接两岸,过港的孩子对这一个地方的安全,自信还是很强的。当我们都把孩子关在房子里的时候,这里的孩子骑着脚踏车整个村庄的跑,对人并不特别防范,我学生甚至就这样借了辆脚踏车跑了全村,也不怕你不还。其实你也真的不敢冒犯,到底一条大街两边都是他们熟悉的街坊邻居。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提到,波士顿北端那个规划者口中的平民区让人兴奋而活跃的街道就在这里重现。

稳当过河的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十八丁过港是一个自然而生的社区,这里没有投入大量金钱策划,也没有像样的街区、公园用地,以规划的行话来说,就是“支离破碎”。一路走着小路,房子忽前忽后的,一下高一下矮,横巷有时穿透到一个小码头,有时又来到退在后面沼泽地的房子,有一次还带领我们到了一片开拓空地的庙宇──南天坛,社区空间非常多变。间杂在这些生活住宅里的,是食品店、杂货店、食品加工,或一些与渔业相关的小企业。孩子们在街上玩,大人在公共空间补渔网、做虾笼、晒鱼饼,在对着大街的空地上种蔬菜,也有渔民在码头上整理当天的渔获。对着大街的方向,总有几张凳子或前院平台的设置,傍晚来到,也有人在街旁闲坐,烧一壶水,几个老人家在喝茶。

向着水边的平台上总是供奉着神龛。

我们的本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可是所谓的理论却推翻了这样的想法;在许多正规的城市策划理论里,如何设计一个社区,权利却不在民众的掌握里,而是属于那些手握重权的规划者,花园城市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而工业则是部署在规定的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的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生活里的环节虽然相扣,却是分离在单一用途的区域规划上,以相对封闭的方式来安排这些用途。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看到的,尽是美化过的假象,在分化的设计下,社区的运转才是支离破碎的无所适从。

但像十八丁过港这一个地方,很奇妙的隔离在城市规划版图之外,大家在一片沼泽地上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定点,需要路的地方铺上板条、需要的货品似乎总有人愿意从比较大的市区里带来,以稍贵的价格售卖,却省了不少麻烦;下午肚子饿了,奇怪的是,也有刚做好的糕点,适时地在孩子的叫卖声中来到,各式各样的精彩,却是非常人文的亲切。

前庭后院的恬然风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