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季取得6.2%的亮眼经济增长,然而,在亮丽的数据背后,为何人民没有美好感觉呢?
油价起、马币贬,人民生活费节节走高,家庭人均收入两年涨6.6%,又怎敌得3至5年来马币跌20%至30%,油价由40美元以下,升至60美元以上的庞大冲击呢?
国行总裁丹斯里慕哈末感受到人民的水深火热,他在公布第三季亮眼经济时指出,消费情绪仍然低迷,主要是生活费飙涨、就业前景隐忧、债务压力扩大等诸多因素。
国内家庭供车供屋、供孩子,在上述浪潮袭击已觉百上加斤,再加最近油价上涨,消费热不起来似乎是合理解释与残酷的现实。
于是,过去10多20年少有的现象发生了,马来妇女在银行外摆摊售卖各种物品增加收入;像是白领的斯文华裔大叔,也拎起家人包裹的一篮肉粽,静候出入银行的民众光顾。
最近也发现大批人群出入公积金局,会员中有提老本供孩子读书,为上大学的孩子购这买哪的乃至孩子生活费,有些提款为老房装修、补漏。
若这是促成大马私人消费,从首季6.6%,第二与第三季改善至7.1%与7.2%的背后原因,希望不是“只顾眼前、不顾往后”的消费法。
在公积金有积蓄的阶层比B40好多了,公积金仿佛成为他们生活惊涛骇浪中,飘来的一片浮木,以免在生活海洋沉溺。
还有一些低收入群,已开始拖欠租金、车期或水电等公用设施费。即便是援助金加额再加额,汽油价格攀上60美元,运输费酝酿另一轮上涨后,势必驱动更高的通膨率,进一步挤压社会弱势群。
或许,这也是公积金局对宏观经济有深切认识的高官,疾呼应该汇集超越政党的经济学家,拟定有利社会经济发展的短、中、长远政策迎接未来挑战。
当社会八成人士觉得钱愈来愈小,物价上涨至薪资加外快都无法追得上的时候,经济亮丽数据的背后,一定有值得商榷之处。
欧洲刚升息,美国升息也如箭在弦,欧美的利率正常化也令国行逐步转为鹰派,促使经济学家预测国行会倾向明年初升息至3.25%。
眼前,我国通膨率并非由需求拉动,主要还是油价上涨推高通膨;其中3月通膨报5.1%,写下自2009年(逾8%)的新高,9月通膨报4.3%,仍居5月新高。
今年3月通膨主要由每公升2令吉29仙的RON95,与高昂柴油价驱动 。62美元上下一桶的布兰特原油价,相比2009年每桶约150美元与当时2令吉70仙汽油零售价,最新调涨至2令吉38仙的汽油价,势必带动更大通膨。
升息真的有那么必要吗?升息后人们面临房贷成本升高,会否让中低收入层更难消受?若升息对外资动向无关紧要,反而伤及内需与令企业融资成本升高,是否有必要升息?
马币疲弱才是失去美好感觉的最大根源,紧随原料库存减,厂商巴望马币逐步走强令以更低成本进口原料,普罗大众也无需担忧积弱之马币丧失购买力。
目前要深思的是,要让马币回勇,除了升息,还有其他手段吗?而让马币走强,又要付出多少时间成本?
当这一切都无法确定时,惟有以普希金的诗,安慰各位焦虑的心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我们的心儿憧憬未来,
眼前虽阴翳悲戚,
一切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