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12/2017
曾广志:死亡随时降临.“思考生死事不宜迟”
作者: Superbread0527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9日讯)生死教育、医病沟通与医疗人际专家曾广志博士说,一个人的生死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思考生死,事不宜迟。

“每个人都该深入思考自己对死亡的看法是什么,厘清不确定、不清楚、害怕的部份后,‘死’自然就能说出口。”

他是在昨晚于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讲“死,要如何说出口?”时,与读者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生死智慧。这场讲座是由星洲日报、星洲电子报以及马来西亚佛光山联办。

情感性反思写作
自我省思

曾广志表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学习遇到冲击性体验时,该如何面对与处理。这是非常可惜的,也会造成悲剧,如资优生无法面对压力而跳楼自尽。

“处理冲击性体验,需要有正念、支持性的环境,以及情感性反思写作。”

他特别解释,情感性反思写作就是自我觉察和省思,即给予自己沉浸的时间和机会,藉由回想所遇之事,深入挖掘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信念,再把体悟书写出来。

“我们的生活一般都是用理性来操作,但如不去理会自己的感受,我们就会对冲击性体验采取惯性回避、忽视;对这类人而言,生死问题将会是个大难题,因为生死就是无法逃避的‘终极冲击’。”

常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
临终才能潇洒说“再见”

曾广志坦承,即使再怎么准备,“死亡”这事依然充满考验,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他鼓励大家要常说“谢谢”、“对不起”和“我爱你”,将来才能潇洒说“再见”。

“平时也要建构支持性的网络,才能在重要时刻自助助人。此外,还要经常鸟瞰自己的生命蓝图,总结人生经历,以及处理好生死庶务,才能安心面对升华。”

21日佛光山南方寺开讲

除了昨晚在本报礼堂的讲座外,他也将于12月21日(星期四)晚上8时在巴生佛光山南方寺主讲“佛光与情绪管理”,入场免费。

曾广志在演讲前,与读者们静坐2分钟,带领读者进入情景。(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