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今届大选一直期盼的是“马来海啸”的降临;对霹雳州希盟而言,308变天,印证了不仅是华人海啸,马来“海啸”当时已悄然掀起,虽是惊鸿一瞥。
宏观而言,霹州巫裔选民占了50%以上的37个州选区中,有29个出现国阵票减少、反对党票增加(比起2004年替阵)的倾向,许多选区多数票大幅度减少甚至逆转,让反对党一举拿下实令星、新芒魏、瓜拉古楼、章吉遮令、十八丁、知知西廊、巴西班让、曾吉容、美冷和鲁博马鲍州席。
不过,当中只有知知西廊和新芒魏两席,马来选民超过74%,可成为马来反风的较明显佐证,其余的混合选区还纳入了非巫裔选民的贡献。因此,说马来“海啸”,也并没有如华人海啸般横扫80%票的气势,却可看见马来“海浪”,激起水花,不过仍不具压倒性。
到了505,这29个选区几乎全都回心转意,巫统得票不仅反弹,拜高投票率所赐,票数还增至比2004年更高水平,而且在一些华裔超过20%的地区依然成功守土;民联也不示弱,继续增加票数,但难挡国阵攻势,虽然多赢得一个双溪喇叭,却反让巴西班让、曾吉容、美冷、鲁博马鲍重投国阵怀抱,无法再下一城,海浪后继无力。
2013年大选,大部份华裔选民铁了心要换政府,只不过超过80%的高投票率不只是华裔,还包括选择站在国阵这边的马来选民。个中原因除了之前国阵在霹州初尝政权易手滋味后投入更多资源做好万全准备,相信许多巫裔对行动党仍心存忌惮,包括民联前任大臣莫哈末尼查被对手打造为行动党“傀儡大臣”的策略奏效。
这届大选,霹州希盟对马来票的期望是再增加10%,虽然也被说是马来“海啸”,实际上目标是放准约30%的马来“海浪”。
不过从现实考量,纵使有巫统40%、伊党30%、中间选民30%的马来票三分天下之说,在简单多数制下,马来票已四散,这也是为何许多伊党选区也得乘着反风才能取胜。
除了主打各种课题及仰赖马哈迪的影响力,加上使用蓝眼旗帜或可中和行动党的形象,希盟相信会祭出针对性的部署,在对的议席进行争取,同时准备抵消或会出现的少数华裔回流及伊党搅局,否则最终只是徒劳拉近某些议席和巫统的马来票距离,对整体无建树。
对希盟来说,有海啸固然是意外惊喜,无海啸,海浪亦可,只求最后不要落得空泛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