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5/2018
【听弹琴】洪美枫·一个文化相融的时代
作者: niki

在狭义上来说,艺术歌曲是一种欧洲古典形式的音乐创作,整体“艺术歌曲”在结构与内容上的确立,大约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舒伯特时代。狭义上,我们也把艺术歌曲“正规的形式”定义在舒伯特时代之后。在舒伯特短短31年人生,一共写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贡献良多,我们因此也把舒伯特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诗歌的词句作为叙事的主轴,加上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这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特别容易触动人心。在18世纪舒伯特时代开始,渐渐也影响了周围其他国家与区域,尽管其他国家比如最邻近的法国和意大利,都各有自己艺术歌曲创作的历史渊源,但整体艺术歌曲的发展,确实在18世纪中以后,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艺术歌曲的样貌因此变得更多元丰富。

在地球村时代,文化与音乐终究互相影响,相互彼此牵引。19世纪末,挪威的葛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年轻时曾留学德国莱比锡,因此他早期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受到德国艺术歌曲传统的影响,留学德国纵然对他的创作手法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激发起他对自己国家的音乐与文化的重视,并且在中后期的创作上,对于使用他本地本土的音乐素材作了很大的省思。

法国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大约1889年于巴黎的各国艺术特展中接触了印尼爪哇的甘美兰(Gamelan)以后,让他在后来的创作想法上,甚至是艺术想法上有了很大冲击,很多学者在分析德布西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找到东南亚这种音乐艺术的影子。德布西一生中也以法国文学为底蕴,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法国艺术歌曲。

虽说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跟随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学习作曲,但贝尔格在寻找写作灵感或者他在练习创作时,也参考过德布西的手法,比如贝尔格的“初期之七首歌”(Sieben fruhe Lieder)的第一首歌曲《夜晚》,在创作手法上有着德布西的影子,这首歌曲全音音阶(whole tone scale)的使用,以及德布西式的“和声调色盘”(比如说在大三和弦或者七和弦上增加四度或六度或九度的音),都隐藏着德布西的样式。而德布西的样式,直接或间接的,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爪哇甘美兰的影响。

音乐艺术是一门活着的艺术,音乐不只为人们提供悦耳动听的曲子,更大程度上,是在探索人类的智慧以及激发起人们无止境的创意。在这个文化相融的时代,狭义的定义艺术歌曲就是德国的,或是法国的、意大利的、挪威的、中国的、俄国的…………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歌曲,如何在一个国家的文化建构上,留下过一个印记,给后世一个参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