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5/2018
宋明家 ·大马需要教授理事会吗?
作者: yslee

希盟政府不久前大刀阔斧砍掉多个机构单位,其中国家教授理事会(Majlis Profesor Negara,简称MPN)被解散,在学术圈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2010年1月纳吉领导的政府宣布成立MPN时,说是为了“加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确保新经济模式的执行成功”;多年来它许多政治意味浓厚的运行和言论,常引起学界人士的质疑和不满。

数日前,MPN呼吁新政府别为一小撮MPN领导“讨好巴结”前朝政府的不入流行为,而牺牲这可为国家效劳的组织。

姑不论马哈迪是否因政治因素而秋后算账,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探讨“大马需要MPN吗?”的议题。

1.我们需要MPN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吗?

政府其实可以直接设立“咨询委员会”(可以是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等委员会),结合真正有素质的各领域专才,为国家提供筹谋决策建议。在其他学术和民间的活动,我国本来就有许多学科学会和学术组织,奉献于国家的学术进展,何必浪费时间和金钱去搞另一个组织?套句一教授友人的话:“加入MPN组织,是为炫耀教授头衔而为,没什么实质意义”;另一位教授说他其实不想参与,是大学高层硬把他名字呈上去的(5月29日MPN网站显示,该会的教授人数是2335位)。

2.我们需要一个崇尚权威和阶级文化的组织吗?

多年前在美国游学时,常听到院长Schaal教授的秘书处人员接电话时,都报上“这是Schaal博士办公室”,而不说“Schaal教授办公室”。平日教授友人一般都直呼名字,互相介绍时称“XX博士”,而不是“XX教授”。在公开的论坛场合,多数主持人也会说“XX博士”。究其原因,除了美国学界崇尚“平等、自由和科学”的文化,professor在日常生活里,就是广义“大学老师”

的意思,没啥特别。对老美来说,大马的“YangBerbahagia Prof.Dato Dr.XXXXX”权威式称呼文化,是个笑话。美国其实也有类似教授理事会的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但相对于MPN只录取“教授”入会的做法,AAUP接受所有有心奉献学术的大学各级老师,并强调它以维护学术自由和提升学术水平为目标;同样情况也出现在英国的Engineering Professors Council。

3.“教授”就一定是高素质学者吗?

MPN教授成员来自国内各公立私立大学,而各大学赋予教授职衔的要求不一,教授们学术水平更是天差地别。比如大马某些国外大学分校聘请来自公立大学的教授,有者只能给一个副教授或高级讲师职位;反之,某些表现亮眼的公立大学非土著副教授加入这些外国大学,却能当上正教授。也就是说,学术人员名义上可以是教授,水平却不一定是教授;所谓教授,其实只是有效于赋予该教授头衔的大学范围内;走出那所大学,学术人员能带着走的,就只是“博士”头衔。

4.为什么学术人员丧失社会良知?

MPN领导们过去几年的偏颇言论,都一再令人叹息。一个学术人员是不是权威,能不能让人信服,不在于他的教授头衔,而是他的思想深度,和为公义据理力争的义行。但在前朝政府的打压和种种法令下,加上公立大学隶属公共服务机构,老师上任时都要签署“Surat Aku Janji”和上政治洗脑课程,结果造成白色恐惧文化,剩下为数不多的像马大Azmi Sharom这样的勇者敢发出异声,为群众争取公平和公义。

但相比不敢发声的知识分子,“为权术不为学术”的学术人员才是最可怕的。学术人员代表社会的良知,在真理“真、善、美”的面前,我们其实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以德为先,以才为主,才能显示一个知识分子的内涵和气度。我们也不期望教授们都能“胆可镇暴君,辩可压群臣”,但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至少能上大众媒体或社交媒体发出一点,即便是微弱的理性和良知声响。

或至少,在国家大事上能把持得住,不和无良政客狼狈为奸。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