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美兰.芙蓉21日讯)手工制香是一门传统艺术,通过沾、搓、浸、展、抡、凉、晒等繁杂程序后,便能制出怡悦人心的香品。
不过,随着制香人渐渐老去,年轻一辈对继承制香手艺兴趣缺缺,加上现代工业趋向以机械大量生产商品,压缩生产成本和时间,手工制香的行业逐渐萎缩,步入黄昏。
事实上,手工制香在森州芙蓉也曾有过昌盛期,十多间大大小小的制香厂如雨后春笋,不少新村里的妇女及小孩,对制香也略懂一二;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芙蓉却仅剩胡氏家族经营的香意亭香厂及檀艺企业香厂。
芙蓉仅剩1家族经营
檀艺企业香厂东主胡国强(60岁)告诉《花城》社区报,制香手艺传承自已故祖父胡荣培,而老字号“香意亭”正是祖父留下的心血,如今由叔叔胡福华管理,而他早期也在香意亭里工作,后来才开设檀艺企业。
意味着,若胡氏家族停止了手工制香的传承,这行业,或许就会在森州消失。
工作环境檀香弥漫
走入位于百美附近的檀艺企业香厂,即可闻到扑鼻而来的檀香味,而且香而不呛;胡国强正打着赤膊,在香粉弥漫的环境里制香。
他以两手虎口互握,将香枝对齐,再一把捉住香枝,先沾水再旋转压紧香枝、随后把香伸展一把大扇,熟练的重复着展香动作,一支支小香就这样成型。
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非常考功夫,小香的竹枝幼细,展香时很容易黏在一起,若展香过程没把断开的香枝抽出,还会把其他的香枝“打坏”,造成瑕疵。
胡国强说,粘粉(石皮粉)和檀香粉混合一起相黏后,若没有在制作时发现并及时把相黏的香枝拔开,一旦凝固,相黏的香枝就无法“抢救”,须丢掉,造成浪费。
“手工会有瑕疵,再熟手的人也会遇上,但若不用心制作,就会造成更大损失和浪费,除了瑕疵和香枝相黏,若是过程没拿捏好,有些香会无法点燃。”
较机械制略粗保证香气
胡国强说,善信相信捻香祭祀,能把心中所愿透过袅袅上升的烟,传达于神明及祖先,因此制香除了注重香气,也须确保易燃。
“香枝若不易燃,或无法烧尽,善信会觉得不吉利;所以制香考究的功夫也包括粉占比例,一般手工制香很难做得细幼,会比机械制作的略粗。”
他强调,也因此,当有顾客要求他把小香弄得再细幼些时,他会基于易燃及香气等考量,拒绝对方。
“若要把香枝做细,沾粉就不多,粉量少就不易燃,一般我向顾客解释,他们会接受。但我还是会尝试以更小号的竹枝沾粉浓香,试试能否达到要求。当然,越细的香越难制作,发生香枝相黏的情况也更频密。”
胡国强也直言,虽然机器制出的香枝干净细幼易燃,但香气不及手工制香,而这就是顾客仍青睐手工制香的原因。
“机器制作过程依据粉设定比例制造,但手制过程中,特别是最后沾上檀香粉打滑表层时,能倍增香气。”
檀香木油1公斤1.5万
胡国强坦诚,制香原料越来越贵,竹枝价钱十年前与十年后相差一倍,加上檀香粉进口自澳洲,因此工厂出产的手工制香,价格并不便宜。
“顾客偶尔还要求给线香再添香味,那我就会在檀香粉中加入进口自印度的迈索尔檀香木油(Mysore),香品味道会截然不同,但这油现1公斤卖价已逾1万5000令吉。”
他说,迈索尔油价格达致每公斤1万1000令吉时,香厂就停止购买了,而目前采用的迈索尔油,都是早年囤的货,因此香品价格暂时未大幅调涨。
“除了手工制线香,我们也入口来自中国的香品,但味道并未能与手制香相比,所以进口香,并不是导致香厂逐渐步入黄昏的主因,我们确实是后继无人。”
若退休或关门大吉
胡国强忆述,10岁接触手工制香时就已对制香产生兴趣,而祖父会给他每周2令吉工资。
“刚开始是站在叔叔旁帮他做部份工作,如把相黏的香枝分开,最后给香沾粉打滑,学会了才自己处理每个步骤;后来父亲胡进发(已故)继承香厂,我也继续制香。”
他说,香厂和制香手艺就这样传承下来,昌盛时期,工人很多,有时忙不过来,还聘雇一些妇女、小孩负责包装,不少员工学会了制香,还自起炉灶。
但如今,香厂相继关闭,而檀艺企业香厂,只剩外甥黎如彬与他二人制香,工人辞职后,没新人加入,儿子有自己的事业,未有继承香厂意愿,让他颇为遗憾。
“香厂要做出产,就不能是一两个人工作,若我不做了,剩下外甥,也是做不了的。”
胡国强直言,基于明白香厂目前产量在人手有限情况下无法接太多单,因此有新客想要合作,他也只能建议其他地区的香厂。
“负责包装香枝的妹妹胡国微也说,若我不做,或许厂就要关闭了;我也想过若不做了,或就让我的外甥继续,但是若最后只剩他一人,也很难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