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并不是妈妈专利,爸爸亦可以温柔得来不失严厉,刘志龙便是如此,耐心讲故事给孩子聆听,不随意发脾气,却同时有一定坚持,不放任孩子。
刘志龙和妻子林超育有一对儿女,亲子阅读是他们家庭的日常活动。打从孩子小时候,每晚固定拿着绘本,让孩子坐在身边,说故事给他们听。
“其实是因为我太太喜欢阅读,之前女儿交给住在亚罗士打的岳母照顾,到她4岁,儿子出生后,才接回来自己照料。”
为了拥有素质好的亲子时光,于是妻子开始亲子阅读,“有时她很紧绷,因为每天哺乳,已经这么辛苦和疲惫,孩子还一直拉着她,要她说故事,好的事情都变成负担。”
那时孩子黏妈妈,不跟爸爸,所以他相对过得轻松,有时间上网、看戏、阅读报纸。后来妻子终于忍受不了发脾气,他当下反省,其实爸爸也可以说故事,帮忙分担。
“一开始,我要念故事给孩子听,他们都拒绝,习惯了妈妈念。有时候犯错,要惩罚他们,就由我来说故事。我变成一个惩罚工具,孩子只能无奈被逼接受现实。”
到最近这一两年,妻子复职回华小当教师,忙于处理事务,由他陪伴孩子,终于再也不需要妈妈,可独自说故事给他们听。
“很多人以为跟孩子互动,可能要一起参与活动。其实拿一本书,一块儿阅读就已是很好的互动,孩子坐在父母腿上听你叙述,看图画,是种亲密感觉,亲子阅读越小开始越好。”
他说,孩子甫开始看的是绘本,如今多数是桥梁书。目前儿子7岁,识字量不足,处于过渡阶段,仍需要父母陪伴阅读,而女儿已可以自己看小说。
“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受益最大的反而是自己,无意中看了很多书,也训练出讲故事能力,是一个很享受的互惠互利过程。之前全是老婆陪伴,孩子会一直找妈妈,到我陪伴变多后,就找我。”
刚搬进新房子时,有一天半夜,儿子因不习惯哭,大声喊了爸爸,便冲下楼找他,令他印象深刻,感觉和孩子关系更紧密。
到 偏 乡 散 播 阅 读 种 子
4年前,夫妻俩和家乡朋友带着孩子,第一次走进古晋原住民村设立迷你图书馆,给当地人说故事,推广亲子阅读,亦是相关旅程中刘志龙最难忘的一次。
“那时候505换政府不成,我们认为原因是偏乡人民不能接受改变,所以决定要走进去,散播更多讯息。”
基于每次活动他们都设有阅读时间,几位父母皆认同阅读很重要,尤其是亲子阅读,因此认定要推广此活动,让当地人享受亲子互动时光。
他们当时带著书籍和绘本进村,一行人走了4小时山路,还有父母是抱着婴孩走,途中需经过一座约三层楼高的惊险竹桥。
“这是全东南亚最长竹桥,但自从水坝放水后,桥就被淹没了,现在已看不见。走的地方只有两根竹,旁边也没太多东西围着,去到那边,我们才知道有这座桥。”
踏上桥的那一刻,他们怕得半死,妻子还怕到腿软,觉得自己被骗过去,“我们就牵着、抱着孩子过桥,他们很可爱,走到一半问我,为什么有风声、水声,然后下面好像有人,我却叫他们不要吵。”
抵达后,他们入住村长家。第一次住在板制成的高脚屋,下面有很多鸡走来走去,整个晚上都是鸡叫声。又没有电源,很暗,很多蚊子,晚上9点便要睡觉。
“孩子一开始不停哭泣,觉得肮脏,但那边周围环境能够轻易安抚孩子情绪。哭的时候,带他去看星空、猴子、鸡,过后慢慢进入状况,透过这种接触,渐渐习惯与大自然相处,也开始敢跟陌生人交流。”
对他来说之所以难忘,除了上述种种经历,还因与朋友互相磨合,从怎样编书、排书、黏贴纸、写号码到最后成功建立起整个迷你图书馆。
再次到访,竹桥已被水淹盖,坐船过去仅需10分钟,“生命就是这样,过了就不再,虽然还是去同样地方,但当下环境已改变。”
自 创 故 事,让 孩 子 上 学 不 哭 泣
就这样,他说故事的场地从家里拓展至乡镇,之后又因儿子缘故,发展到校园去,“他刚进幼儿园时,每早起床都哭,天天演戏还演很久,最长试过在校门口哭上一小时。”
为纾解儿子情绪,他决定到班上讲故事,“有一天,他很早就准备好上学,我问他要不要去学校说故事给同学听,他开心回答要,于是我打电话给院长,获得允许后就去讲故事,每星期到班上一次陪伴他。”
送儿子上学时,为避免他一直哭泣,刘志龙还运用生活元素或儿子喜欢的事物自创故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以前他很喜欢金刚战士(Power Rangers),我差不多讲了一年金刚战士的故事。其实讲故事不用很符合逻辑,看到什么都可当作题材,即场发挥。”
有一次,由于需要孩子帮忙做家务,他自创了一段外星人故事,和儿子角色扮演,“他是外星人小孩,我是爷爷,叫他来帮忙做家务,他就进入角色,帮我扫地、抹地、抹桌子,后来小孩发现父母和星球人需要他,决定永远返回外太空。”
结果儿子过于投入角色,因舍不得,整天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不断哭泣,令他始料未及,至今印象仍十分深刻。
他目前也有在孩子的小学讲故事,起源于3年前,与学校校长投契,跟对方分享了本身家庭的阅读经验,后来校长邀请他们夫妻俩加入阅读小组,推广阅读风气,便开始到班上讲故事。
“那时候老婆还休着无薪假期,就去帮忙建立起来。现在她重返职场,由我接任,因为我也是家教协会主席,所以可以经常到学校讲故事,每星期两次,孩子有时会期待我进他们班。”
教 孩 子 做 自 己
3个月前,刘志龙带着一对儿女参加亲子歌唱比赛。他说,当时是给朋友骗了,说比赛少人报名,奖品很多。结果却是爆满,感觉每队选手都很强,他们则普通。
“亲子歌唱比赛真的很少见,其实是我喜欢唱歌,会带他们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但不强迫他们。”
他的想法是,一旦报名就要尽力去做,没获奖无所谓,只是个过程,可探讨下次怎样做得更好,要是不愿意就不要报名。
“我们大人本身临上台前一刻也会胆怯,整个过程是学习如何克服,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可以感受到力量,以后是一段美好回忆。”
他记得几年前,跟妻子做义工,到中心帮人家免费补习时遇到塞车,儿子竟然告诉他们尿急,结果忍不住,尿在车上。
“我老婆很生气,走开让我处理,刚好我穿着外套,就给他穿上,变成好像一件马来人长袍。面对困境,其实有选择权利,转一下念头,可创造时机解决问题,我觉得这危机处理做得还不错。”
儿子4岁时,无端端说要制作太空帽,完成后,看起来却像狗狗帽,他还说要戴着去接姐姐。过后逛街时,仍一直戴着,一路上给别人盯着看。
“我是有关系的,因为爱面子,但爸爸每次训练孩子来挑战我,觉得孩子开心就好。”林超说。
爸爸观念是,只要做自己,没伤害自己和别人,其实不用在意他人眼光,可用不同方式来面对生活。
开 家 庭 会 议,互 相 了 解 沟 通
之前家里还会举办家庭会议,尤其当妈妈情绪经历暴风雨过后,“因为之前我是全职妈妈,前一两年有很多情绪,到儿子差不多3岁时,爸爸说要进行家庭会议。”
一家人会一起坐下来,把发生于白天的问题抛出来摊开谈,大家可发表自己的意见,目的是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同时理解大人的想法和状态,互相了解和沟通。
“我时常告诉孩子,你可以发泄情绪,但不可以放任情绪不理,一直无限扩大。就是说当下情绪需要出口,却不能一路放大,从小事情变成滔天大浪。”
刘志龙爸爸从事割胶工作,不懂得跟孩子沟通,因此他希望可弥补缺憾,“打电话回家,和爸爸的谈话内容是天气怎样,家里有无发生事情,两句后就问妈妈在哪里,这方面做得不好,那从我自己开始做起。”
对他而言,与其说陪着孩子玩,不如说孩子陪父母再过一次童年,丰富了生活,亦不用做完美爸爸,做真实、快乐的自己,孩子也会跟着快乐起来。
林超认为,丈夫成功之处在于身教,“他常说要做温柔严父,孩子给爸爸的评价是脾气真的很好,他温柔得来又坚持原则,孩子跟他一起玩闹,同时尊重他,爸爸内在素养影响孩子很深,其实是一种传承。”
周刊专题:
冒险家爸爸.上山下海,带孩子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