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家看改编自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电影《书店》。故事简单而动人,讲述一个叫弗萝伦丝.格林的寡妇在小镇开书店的故事。那是萨福克郡的一座海滨小镇,有山坡、码头和迷人的房子,弗萝伦丝经常穿着短斗篷坐在山坡上看书,温柔的海风总是轻拂她的头发。她和她那去世的丈夫都热爱读书。
一天,弗萝伦丝突然想用她那座闲置了很久的老房子开书店。她认为小镇有一间书店是一桩美好的事。她向银行贷款,找人修补房子,自己订购书和布置书店橱窗(一个充满召唤力和魔力的角落),给书店起名字:老房子书店。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时,弗萝伦丝激动地笑出声来(那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
遗憾的是,小镇上没有几个人喜欢读书。几乎没有人为镇上开了家书店而欢喜雀跃。人们甚至不欢迎书店(虽然书店开张后,还是陆续有人到那里看书)。装腔作势、富裕的贾玛特太太千方百计想要毁掉书店,将老宅子改造成艺术中心。出于某种显而易见的原因(我们坚信她希望自己,而非格林太太是镇上最有文化的女人),她主张小镇需要的是一所艺术中心,而不是书店。
事实是如果人们容不下一间书店,那么很有可能他们也不会欢迎一所艺术中心。这些对一座小镇来说都是不合时宜,格格不入的。多么悲哀、残酷的真相。
所幸还有真挚、正义和热爱读书的布朗迪希先生。他是书店的第一个顾客,经常差使童军到书店领取弗萝伦丝推荐的书,也让男孩帮他将书钱转交给弗萝伦丝。偶尔弗萝伦丝会征求他的意见,她就是在他的鼓励下订了两百五十本《洛丽塔》的。那时《洛丽塔》刚出版四年,知道它的人非常少。
坚守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气息的地方是如此困难。人们对这样的地方议论纷纷或视而不见,并对之投以嘲弄和怀疑的眼神,虽然很多时候那些眼神同时也是犹豫不定的。他们都不喜欢理想主义者。
最终贾马特女士得逞了。她促使他的议员外甥让议会通过市政府有权购置闲置五年的老房子的法令,还“搜罗”了老房子朽坏、不宜居住的各种证据,迫使弗萝伦丝离开。
就在电影结束前,我们看见老房子“不小心”被烧了,在书店打工的小女孩克里斯汀长大后开了一家书店,她继承了弗萝伦丝对书的热爱。小说的结尾却伤感许多。“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可是这个小镇并不需要书店。”弗萝伦丝最后说道。那时候布朗迪希先生已经病逝,镇上再也没有知己了。
许多年前,我去平遥古城,偶然发现一家叫“旧时书坊”的书店。那是古城里唯一的书店,和老房子书店一样有着圣帕特里克绿色(一种给人绿意盎然的感觉的颜色)的木门。就像许多书店那样,店里也卖明信片和饮料,还有老板自制的酸奶。很多书店都这样,以致我们后来忘记了它们首先是书店,而不是咖啡馆或冷饮店,每一次光顾都不由自主地直奔点餐牌。
不做酸奶的时候,老板就静静地坐着剪纸。墙上贴了很多她的作品,桌上还摆了一沓供人们选购。我买了一张题为“妯娌”的剪纸,那是两个女人在织毛衣的画面。光顾书店的大多是游客,炎热的天气使他们只对酸奶和剪纸感兴趣。
书店在逐渐消失。认真而热心的读者会为这场灾难感到担忧和失望。北京消失的书店也越来越多,最让我和夏木忧伤的是盛世情书店的倒闭。那是我上的大学附近的书店,面积很小,几乎所有书都摆在地下室,要走一段又窄又陡的阶梯才能抵达那里。书店的消亡仿佛一栋被白蚁吞噬的缓慢过程,首先是入不敷出,然后是将书店部份空间分割给文具店和美甲店,最后是房东收回房子,下令老板一个月后撤离。我们都不知道书店将何去何从。
如今我们的住所附近也有一家书店。那也是一个聚集了各种理想主义者的地方。书店就在我们家后面,我每次去那里都会经过一条夏天长满青苔,冬天各种垃圾被冻在河面的小河,还会穿过一片小树林,那儿有几棵漂亮的柿子树。那段不长的路程总是赋予我朝圣的感觉。一路上,我会不时停下来,观望河边捉鱼的男人、地上的昆虫、树上的豆荚、神秘的爬山虎,直到再次看见那些印在书本封面上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