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马哈迪委任4名希盟败选国会议员候选人为上议员兼副部长时,只有行动党刘镇东独受网民围剿,被讥讽为“后门部长”,其他两名来自土团党(吉兰丹格德里及槟城打昔汝莪选区)及一名诚信党(瓜拉登嘉楼)败选者则避过子弹。
或许,行动党政治人比较嘴痒,在野时代讨伐政敌从来不手软,因而出现双重标准时便会首当其冲,做枪靶。
最佳例子是2008大选败选的时任民政党党魁许子根,沉淀一年后接受受委上议员兼首相署部长,遂被标签为“后门部长”,使他在槟州选民眼前始终抬不起头来。当时,我也与一班同志在回音室里前呼后应,现在想起当年不留心而造口业,真的不胜唏嘘。
再回想,行动党败选者荡然就任副部长职,现被网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政治圈子的现眼报,来得未免太快。转瞬间,政治道德观得以成功转型,朝野双方的政治节操也从此扯平了。
仔细再反思,若以君子论政,当年讥讽许子根走后门,而现今道德标准朝野已扯平,事后孔明,我们的确亏欠许子根一个公道。身为槟城人,我要慎重向他道歉。口业已造,罪孽我当。
7月17日,我在国外急忙上贴个人推特(twitter.com/Jeff4Malaysia),原文中译这么写:“12届大选后我们一伙将丹斯里许子根标签为‘后门部长’,今天(的政治大观)虽事过境迁却似曾相识,现在,我们只能向他道歉,因为14届大选的希盟败选候选人,也同样接受委任做副部长。我们都一样。”
过后,有中文媒体从新山发稿,把我的推文和巫程豪的言论一并发表,可能会引来不同的阐释,希望终有一天本意能获还原。
浏览社交网贴文,发觉刘镇东被指留守后门事件,网民的反应是两极化,爱恨分明。读到非政治人士的的贴文,其中文人叶啸的观点一针见血:“不要嘲笑走后门的人,但可以嘲笑那些曾经嘲笑走后门的人而现在自己走后门的人。”
回归政治现实,舆论上将政敌逼入死角,是兵法必修科,因为当你高举道德令牌,登高疾呼,粉丝听到爽就会自动摇旗呐喊,给你认定和支持。当年,许子根就是这样陷入死穴,万劫不复。
这种招式,从哲学视野来看,称为紧握“道德制高点”,但若逼人太甚,处处以道德制高点去俯瞰别人,日后不小心而失足坠落,那会是典型希腊悲剧。
今天套用许子根当年面对的负面刻板印象来解读希盟后门副部长的喧腾议论,就不算是件意外事。
其实,陆兆福早已澄清,交通部长原本属意人选是刘镇东,只是碍于后者缺乏国会议员牌照技术性障碍而官职受阻。所以,今次无论刘镇东是毛遂自荐、或受党指示接受委任上议员兼国防部副部长,民众都有充分的理由来解读整个事件。相信,当年许子根在党内也是面对同样刘镇东败选困境和氛围,但在为党为国前提下,必须横眉冷对千夫指,勉为其难入庭当官。
成败是论表现,口碑是靠功绩,因而,所有后门部长都无需勉强自辨,或找枪手代写出师表。选民要的,是看希盟做大事,不是做大官;选民要看表现,不是看表演。
从这个角度扫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刘镇东在树立舆论形象方面,面对来自华社很大的压力,看到他的表白力出现贫血。
首先,媒体追问焉何自甘被讽后门部长时,他的回应竟是“我的战场是难打的高风险选区”。
这句话其实是多余,因为它只暗喻难打而败选就理所当然应受奖赏。在占领道德制高点战略上,是败笔。
其后,有意无意间,挺刘镇东的粉丝在社交媒体祭出转移视线术,形容刘镇东是马来西亚史上首名华裔“国防部副部长”,上班报到首日接受军队仪仗队检阅仪式欢迎,是马华60年来无法达臻的指标。这种说辞,只能给刘镇东无谓的关键绩效指标,带来更沉重的责任负荷。
网媒有识人士强调,在马来西亚宪法下,副部长不算内阁成员,若有部长外遣或请假,其官职事务需交由另一正部长代办,副部长无权代理正部长职权。因而,有人讲话尖酸刻薄,讽刺副部长只是花瓶闲职,有时甚至被投闲置散,仅能在一年三季国会开会时替代正部长回答议员提问,而答案也是由官员代写,副部长只能照稿背书。
回头来看大格局,依据希盟竞选宣言的革新指标,国防部将如何脱胎换骨,再看刘镇东能有如何宽裕表现的范围。
所谓马来西亚首位华裔国防副部长,是否意味着他能带动大马华人子弟,积极参军,克服土著对华裔逃避为国献身的误解,也为日后华裔军官也能任人唯贤下跃升为参谋长做部署?
国防部副部长能否直接参与机制性革新委员会(IRC)的法务审计工作,为国防部列陈改革路线图和执行战略,对把持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为非军事地带代言?
国防部副部长能否直接参与查审国防采购出现弊漏舞弊(法国潜艇、飞机引擎失踪等),将涉及者早日正法?
今后5年,如果这4位希盟后门副部长也朝许子根宿命式方向重蹈覆辙,笑到最后,看来应该只剩许子根一人能凛然仰天长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