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在今年9月1日落实的销售及服务税(SST)已开始慢慢出现雏形,财政林冠英已经宣布多种日常用品不被征税,税收也远比前朝政府推行的消费税(GST)来得少,就此认为百物不会因此上涨,落实SST比GST来得更亲民,也更能减轻人民负担。
从技术及逻辑上看来,SST的税收的确比GST来得少,因为SST是单向税制,只向制造商征收税务,而GST则是多层次税制,每一个对接商都涉及税务,最终税收落在终端客户,此税制如撒网般,不管是谁都需要缴税,逃也逃不了。
照财长的预测,SST落实后不会导致百物上涨,人民少交了税还有多余的钱来消费,自然能够刺激市场,令市场恢复活力,这是多么乐观的预测,但往往市场的反应不能单靠数学来计算,还需要加入市场的走势及大环境的影响的情绪通胀,起价只需要一个借口,就能促成涨势。
比方说,2008年原油价暴涨,导致国内汽油价格从2006年的1令吉92仙飙升到2008年的2令吉70仙,汽油影响运输业,运输牵扯百物价格,自然从面包到轮胎,通通起价,民怨四起,令国阵失去三分之二多数议席执政优势。
2015年4月1日开始我国落实消费税,我国步入人人缴税的年代,只要你有消费就要缴税,而消费税的落实导致商家成本上升,如购买销售终端系统(Pos System)或收银机(Cash Register),以印有消费税单号,另外还需聘请或呈交账目予会计楼计算消费税和进项税等,在商言商成本增加肯定转嫁给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百物又悄悄的起价了,而这也导致国阵丢失了江山。
如今,希盟政府为了兑现承诺,认为消费税是导致国阵败选的原因之一,这样不讨喜的税制必须根除,还人民一个百物低廉的时代,可是这会实现吗?
打从娘胎至今,除了商家搞噱头还真的没看过跌价的熟食,也没见过跌价的面包,是政府自我感觉良好还是太傻太天真,认为成本转嫁消费者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在政府高喊提高最低薪金制、外劳政策朝夕令改下,很多商家的赚利越来越薄,大家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的等著一个借口到来,涨价势在必行,到时又是看希盟政府等官老爷如何自圆其说,又要将涨价罪名推给商家们,但最终吃死猫的还是普罗大众。
可想而知,SST的落实国家税收减少了,物价依然会攀升,政府要如何填补SST与GST税收的落差,另一方面又要安抚民愤,这考验著坐在办公室的智囊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