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前,希盟的竞选语言对中国投资“出言不逊”;509后,新政府声明支持“一带一路”第一时间示好。509前,昔日的反对党炮轰中资只让一部分人“中饱私囊”,509后,敦马的使者却在北京祭出“马中两国是好朋友、好伙伴”的大旗。
当下,希盟政府对中国正呈现出两幅面孔:一面是反覆强调“中马友谊源远流长”的笑脸盈盈,另一面则是严格审查中资项目的铁面无情。老马在这两幅同时存在、却又截然不同的面孔间自由切换,只是看官中的大多数仿佛雾里看花,渐迷了花眼。
希盟上台后不断爆出中资和前朝政府的政治牵连,日渐滋长了民众对中资的负面观感和内心不满。希盟政府或许也意识到,执政之后对中资课题的过度政治化不但伤了“面子”,也毁了“里子”,“矫枉过正”只可能会对今后中马关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白脸”之后,渐渐地换上了“红脸”的面具。
上周五,精英顾问团成员佐摩(Jomo K.S.)在《星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改善马中关系》的文章,这适逢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即将开启的新马之行。文章指出,虽然之前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对东海岸铁路等一些中国企业参与的大型发展项目提出过质疑,但对某些项目的批判并不代表全盘否定中国在马投资。他也以吉利和宝腾的合作为例,说明一些在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上的生产型投资可以加速马来西亚的科技进步,最终成就敦马所描绘的“2020宏愿”。
中国在马投资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中资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项目中的投资主体、性质、规模、模式都截然不同。比如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投资方式上各有特点,中资在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大不相同,中资的绿地投资和兼并收购在企业运营方式上也大相迳庭。所以,单凭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济行为就给中国投资定性,扣上一个帽子,恐怕也是以偏概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经济学中“创造性破坏”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提出,他指出,必须在不断地破坏旧有秩序和结构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结构和平衡,而经济增长就是以这种“创造性破坏”为特征的动态竞争的过程。
如今,希盟对于中国投资课题的“创造性破坏”在之前不断的批判、曝光、爆料中完成了第一步的“摧毁”,与此同时,与这些中资项目有牵连的、受国阵政府所扶持的裙带关系遭受了全面重创,项目之下隐藏的利益链条也正分崩离析。
而“摧毁后”的中马关系终将在炮轰中资课题后的废墟上重新建构。前些日子,达因作为特使北上访华,下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即将开启访马之行,敦马不久后也将完成再次拜相后的首次访华。而佐摩的文章恰恰在这“破旧迎新”的节点上,通过对不同中资的区分加以暗示,实现华丽转身,低调地完成了一次社会舆论的动员。
中马友好在当下对于彼此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一边,美欧日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缔结自由贸易协议,而中国在战略孤立的状态下远走非洲寻求共识;另一边,509后的“百废待兴”需要马来西亚博取众长,多交朋友,少树敌人。由于双方都有情义上相互支撑、实质上互相依赖的客观需要,中马关系需要破旧迎新,开启新局面。
不管希盟戴的哪一幅面具,中马关系接下来都将会是一台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