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月,来写写自己对于国庆的记忆与感触吧。
以前在小学,一系列的国庆活动都落在热闹的8月。连续好几周都可以听到一首首国庆主题曲从礼堂传来。
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也想展现能力范围内的爱国行动,而美术课便成了一个好时机————画海报起码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海报上画的通常是各个民族穿着传统服饰,手拉着手,背景衬一面辉煌条纹,顺手在画纸左下方添一朵朱槿。我想,跟所有小学生在公民教育课本里所看到的种族和谐一样,大致都会是这样的景象吧。
活动周的那几天,每位学生都会拿到印制的国旗。在小学生还不晓得新月和星星的14个角、红白相间的14道条纹是什么的时候,就先拿起蜡笔或彩色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星星最难上色,每个角都尖尖细细的,常跟深蓝底色染在一起;红白条纹也是,而且每次都要先想好第一道条纹是红还是白,否则后面13道也会跟着错下去。
当然,那时候的我并不会去想红黄蓝白各色究竟像征着什么。
画完后还得找根短棒,将国旗有星月的那一边用短棒的前端稍微卷起,并用胶带固定住,后段留一截是拿来握住用的。当时也不是很清楚国庆是什么,只知道跟着年轻的实习老师在礼堂高声唱〈Keranamu〉和〈JalurGemilang〉。其实我也只是用哼的带过整首歌,精力和歌喉保留到副歌才使劲迸出来。
————Keranamu,啦啦啦…………————Jalur Gemilang,呐呐呐…………不会后面的歌词,就啦啦呐呐随着旋律哼下去。小时候单纯地认为,爱国就像这样欢乐地唱着歌,挥舞着国旗,还有喷出4种颜色的喷射机打天空飞过(那是班导师唯一一次破例让全班在上课时间到教室外看喷射机表演)。直到8月31日过后国庆活动才结束,喧闹的礼堂恢复以往的平静,而实习老师也不在舞台上带动唱了。
那时浅浅地,稍微明白自己处于一个国,叫马来西亚,打出生以后便以此地为家。
等到长大一点,政府宣布916是马来西亚日,这意味着多了一天假期。虽然当时年纪已不小,却没想过要搞懂历史:什么叫参组马来西亚、什么是马来亚。当时能理解的是,原来在1963年前,我跟马来西亚都还没出生。老师说过两个跟我国独立有关的重要日期:1957年8月31日、1963年9月16日,必须记住因为考试会出这题。顿时我的疑惑涌现,那我们庆祝了十几年的是…………
马 来 亚:生 日 快 乐
哦,是马来亚联合邦的独立日。原来我们之前庆祝的,是马来西亚前身的生日。真正属于马来西亚的生日是1963年9月16日。这就好像庆祝了好几十年的生日,到头来才发现算错了日子(以致于后来跟外国人讲述马来西亚时,必不可免地要解释这件事)。
过了几年,我升上大二。报上登了大大的粗体字头条:722砂独立日。这次我晓得不仅仅是多一天公假那么简单,背后的意义是砂州捍卫自主权的呼声与诉求。在那个被释放的年代,好像原本真的可以独立建国的。
但亦有另一方说法,指砂拉越不是真正的摆脱统治,并无政权移交或独立宣布,只是委任了首席部长,仍是英国管辖下的自治区。
媒体上众说纷纭,此事一时也难以定论。
不过有时候我在想,若有权公投,我会许砂拉越什么样的未来?选择的理由又是什么?答案,或许就在所有砂拉越子民的心里。
今年再度提到8月31日啊,也许我终将与这个日子渐行渐远。之所以远,缘于曾经的熟悉。我想,若不是因为曾经那么熟悉,或许这个日子会与我保持跟以往一样不变的距离,不会在靠近了以后,一下子又离得那么远。一到8月便不禁想到这些,这是我人生中第22次庆祝马来亚的诞生,就不免俗地说声: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