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得知“代天巡狩”————王爷信仰讲座会,将在马六甲青云亭举办。正好周末无事,于是先生和我前往聆听。
我原本不了解王爷信仰。之前曾听过烧王船,直觉烧掉众多食物用品不太环保,但也没多想。后来听说台湾某地的王船,信徒仍准备各式祭品,不过王船上的祭品为纸扎,实体祭品转为济贫之用。可见宗教活动亦与时俱进,未必如一般人想像的顽固守旧。
这几场讲座,让我稍稍认识王爷信仰。这几位知名学者专家,来自台湾、新加坡,在马六甲共聚一堂办讲座实在难得,可惜因场地限额100位,未能提供更多人参与,有点可惜,于是写下我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如对王爷信仰有误解之处,纯为个人不敏,与学者专家无关。
王爷信仰起初为瘟神信仰。中国南方时有瘴疠之气,转为现代语言便是瘟疫,或因人口大迁移,外地人大量感染风土病,以及随着大航海时带来的传染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当时的人们束手无策,只好向神明祈福,王爷信仰便是其中之一。简单说王爷压阵,将瘟神带上王船送走,因担心洋流将王船吹回来,于是烧王船。随着瘟疫威胁减少,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逐渐转为“代天巡狩”,王爷代表玉皇大帝,定期或不定期至人间巡狩,赏善罚恶,考察完毕再回天庭报告,王船是王爷的交通工具。
部份内陆地区则是烧轿子、烧纸马。
多位学者都强调,王爷信仰不应称为烧王船、王船祭等等,因为王船仅为王爷信仰的一部份,太着重王船反而窄化了王爷信仰。“代天巡狩”为王爷信仰的核心仪式,“迎、奉、送”,各有许多繁琐科仪,彰显执事、信众祀奉王爷虔敬的心意。王爷定期、不定期的“代天巡狩”,肩负各地过去教化、抚慰人心的功能。教化与抚慰人心,永远不过时。
台湾各地的王爷信仰,细节差异相当大。光是王船,有造价高昂,富丽堂皇的,也有竹片纸扎、几人就能扛起。
亦有宫庙舍不得烧,王船抬到海边,拜一拜又抬回来。更有王爷指示不必烧的王船。学者鼓励宫庙保持各自特色,无须强求一致。
主讲人之一的李丰楙教授,为国际知名宗教学者。他声如洪钟,头发染了一点点金红色,衣履鲜洁,是个时髦绅士,外表看不出已高龄七十多。李老师也是货真价实的道士,他在讲座表示每年都会利用一段时间去念经作法,以免忘记。先生提及一段往事,30年前,他在台湾成功大学读书,某次与同学去听李老师演讲。会后交流,一位同学手臂突然流血,奇怪的是乍看未见伤口,大家期待李老师施展道士手段,比如念咒止血或驱邪之类。没想到李老师却说:“同学,赶快去看医生。”在场的同学们很失望。
无 须 褒 贬 前 人 作 为
学者介绍台湾的王爷信仰状况,提及中部筹办“代天巡狩”的宫庙不多,规模也不大。我猜信徒大多都跑去参与大甲妈祖绕境,看来宗教界竞争相当激烈。难怪去年在台湾举办王爷信仰国际会议,如今又远来马六甲办讲座。王爷信仰的专家学者走出学院和宫庙,主动与一般民众交流。
因缘际会,一些马六甲清华宫的年轻人,与台湾学界、宗教界交流,和台南金唐殿结缘。今年8月19至24日,朱府王爷宝诞期间,清华宫与金唐殿在马六甲重现“王府行仪”。这是流传百年且神秘的祭祀典礼,首次在台湾以外举办。李丰楙老师在讲座会,一再鼓励马六甲文史工作者、宗教人士,应持续探讨、纪录本地的王爷信仰,自己的故事自己人来说,更有味道。
清华宫有个“威镇南蛮”的匾额,专家学者也提出来讨论。事后,先生和我交换意见,我们都觉得,无须以现代观念褒贬前人作为。华人南来的艰辛无须多说,华人尽管也拜拿督公,但总是自家神明更为亲切。希望王爷“威镇南蛮”不难理解,毕竟南来华人只能仰赖自己、乡亲和神明保佑,当然期待神明神威赫赫。尤其南来华人通常肚里的墨水不多,“威镇南蛮”简单易懂,倘若使用太深的词语,说不定信徒反而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