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9/2018
【框里框外】谢林霖·在Malaqa House上一堂文化课
作者: niki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马六甲老区有许多本来是荷兰人居住的房子,所以又称为荷兰村,门面之小是应对门牌税征收的单位计算。到19世纪初期,荷兰人退出,经商成功的华侨开始迁入这靠河的荷兰屋里,相应着华人的文化,从中国聘请工匠,在原来的骨架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虽然保留了原来的天井和两进格局,却因为这些后来的加建和装饰,开始形成别具特色的海峡殖民地建筑,也都家家不同。这一所Malaqa House就是这样一所房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Malaqa”,感觉是福建话发音的“马六甲”,很是有趣。

这座店屋就在“峇峇娘惹文化遗产博物馆”附近,是一间介于博物馆与古董店性质之间的半商业店屋,有一个牌子写着是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本来可能就会错过,到底堂前冷冷清清,也没有人打招呼或招徕,我却因为堂前的中药柜或百子柜给吸引了进来。大着胆子踏到前厅,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格局,历史不可考,绝对是书香世家。大堂前的横额题着“父子司训”,对联书的是:“欲好子孙须积德,要高门第必读书”,和另一对“居家只有天伦乐,处事唯宜地步宽”。

天井的阳光。
后院两排都是开放的工作间。

这所Malaqa House的立面装饰相对简单,以图案为主,是比较伊斯兰教式的图案,完全不采用华人文化里常用的吉祥动物图式。室内的木雕屏风、隔间墙却是很道地的华人式样。由于房子同时是一间古董店,地砖和这一对对联看来也相对的新,不一定是原来屋子的配件,要考究起来,得找到装修前的照片了。可是房子本身倒是很精彩,除了前后厅,还有一个很长的后院,两旁有小间,大都是开放的空间,应该是当年工人活动的地方,供他们煮食、洗衣等等。相近的房子里,如Baboon House,也有一样的格局,那里却不给拍照。

这古董店主人并不主动招呼,默默坐在旁边的工作桌边上,做着清洁或维修小样古董的工作。我们那么自由的来去,欣赏店里非常漂亮的收藏,老实说真是一个寻宝的感觉。我和老板攀谈起来,老板也亲和地向我们解释手上的仿古币,从年代到皇帝,就是一堂堂文化课。那是一个很悠闲的午后,和一位智慧老者的交谈。

建筑本身就是古董。
这个百子柜分上下两层,上层摆放瓶装药水,下方柜子则是收藏各种药材,每一个柜子还分6格,是很漂亮的古董。

店里的收藏很精彩。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