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同意将选民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坊间反啊应不一。18岁心智仍不成熟,不适合投票,是反对者普遍所持的理由。有一个支持的理由相当吸睛,刑事法典下18岁犯罪者已经必须为自己的罪行负起责任,所以这个年龄层是适合参与投选政府,为本身的将来作决定。
如果这项法案来得及在本届国会会议提上日程,并且得到在野党的支持,以三分二大多数议决修宪通过,那下届大选,这些少年们就有资格投票了。
我本身支持降低投票年龄。许多人说少年人心智不成熟不适合太早参与投票,乃忽视了现在连小学生都有自决的意识。少年人想为自己的事务作主,想法和做法上固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长辈师长们有所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与其阻止他们,不如引导他们。
因此政府不能仅仅降低投票年龄,而没有为这些准选民做任何的准备。做何准备?当然是落实民主教育。在中学甚至小学课程纲要中更注重宣导良好管治和反贪等意识的公民课或者地方研究课的内容,是其中一项准备工作。我们对这些课程纲要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只是在考试至上的教育思维中,长期被忽略。
公民课就是最好的管道,不过不是通过课本照本宣科就可以提升年轻国人的民主意识。参与投票就是参与公共事务,此涵盖范围甚广,却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也是其中一例。学生们先在学校参与和本身学习及活动的空间和方式相关的事务,就是为参与更广泛的公共事务做准备的最好基础。
公民课先灌输学生相关的民主理念和操作方式,掌握好概念,就必须进入实践阶段。每一所学校都有巡察团,举行公开投票选举团长及理事会就是最好的实践管道。小学在高年级则可以开始票选班长。相信国内有不少学校已经展开类似的票选活动。
试想像学校是一座城市,巡察团长就是市长,其他理事是咨询成员,负责协助师长们管理学校不同的事务。每个班级又可以票选班代表成为议会成员,监督巡察团的运作。每个学生都有权投票,参选者必须有本身的“政见”,并可举办政见发表会和辩论会。
师长切勿以为校园选举只是完成课纲,他们的回应和指导将决定学生们往后参与公民议决时的倾向和态度。或许有些学生在选举时的政见天马行空,但无论是否可行,都应给予善意的回应。师长们要在校园选举的每一个步骤中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设计最为理想的选举机制,并在理事会和学生议会成立后,担当顾问,从旁指引。
校园选举要达致目标,公民课程要看到效果,教师们本身的民主素养是否足够也很重要。教师要有所作为,在课程设计里融入时事或学校事物的探讨、分析和研究,安排学生到县市议会甚至州和国会参观,并可邀请各阶层的议员到学校与学生分享经验。
以前国州议员甚至部长进入学校,只是为了主持家协大会开幕或者颁奖活动,上台致词所发表的都是公关演说,当时也只限执政党议员进入校园。希盟降低投票年龄,在落实前后,就必须开放让朝野议员,包括国州和县市议员进入校园,与校方合办学生议员对话,聆听学生们对各种议题的看法和建议。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只限制在校园内,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基建问题、道路安全、补习中心的运作、网络中心的管理,以及地方运动设施,都和学生息息相关,他们必须有话语权。
或许家长会担心政党利用这个方便向学生宣传各自政治理念并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这乃关系议员们必须清楚本身不是进入校园宣传政治,而是为民喉舌;家长们也可以受邀参与议员学生对话,藉机了解本身孩子的民主意识,配合校方一同提升学生的民主素养。
我们必须摒弃政治很肮脏,年纪小不应该涉及政治的观念,“政治”是关于大家的事情,青少年自然也是里头的一部分,参与公共事务是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趁早教育和灌输新生代健康的民主政治意识,那我们的政治氛围就会继续荒腔走板,第一个宣布上阵波德申补选的独立人士曾庆亮的宣言就清楚点出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