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乳癌醒觉月。
马来西亚的女性平均每20人就有1人罹患乳癌,其中华裔和印裔每16人就有1人确诊,巫裔则是每28人有1人确诊。
这也意味着“乳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即便是男性亦有1%几率患上乳癌,无论男女都无法置身事外,因此人人都要提高警惕,时时自我检查。
如果身边的亲友真的不幸成为乳癌患者,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要怎么陪伴他们走过难关?
乳癌,其实不会来得悄无声息,只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
时光回溯到2005年,罗丝达常把2岁的老么抱在怀里,每当老么的头部撞向她的胸口时,胸口便会疼痛,以为是力气太大造成;她的背部时不时发疼,以为只是普通的肌肉酸痛;这种疼痛蔓延到腿部,甚至到了她坐在车里,想抬腿下车也非常艰难的程度。
基于背部和腿部的症状,她第一时间向骨科医生求助,可是完成所有相关检查没有发现异状,吃完药物亦没有任何改善,此时丈夫罗斯兰心生疑虑,提出要替她检查胸部的建议。
“他触碰我左边乳房后,然后告诉我说他发现有硬块,要马上去医院。”
经过医院转介,夫妻俩到国家癌症中心咨询、检查后,医生信心十足地派定心丸,称99%是良性肿瘤,仅1%几率是癌症,只要手术切除即可。
“他们非常自信,也没有抽取样本化验。在此前我毫无经验,当然就遵循医嘱做手术,他们只是切除肿瘤,缝合很完美,然后说报告将在2周后出炉。”
2 周 后 的 晴 天 霹 雳
结果2周后,当她接到电话通知时,原本已落下的大石再次悬到心头,开始莫名地忐忑不安,在罗斯兰的陪伴下踏入医生的办公室。
“我一坐下,医生问我是否做好准备听结果,我就知道不好了。当他说检验报告证实是癌症时,我当下的感觉是坐上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可是即将要坠机,只是能一味地哭。”
当时内心的震惊让她至今忆起旧事,泪水仍不能自已地溢出眼眶。
1%几率是什么概念?坠机的几率为四百万分之一,中六合彩头奖的几率为一千四百万分之一,是微乎其微到近乎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念。然而,却还是发生了。
“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
丈 夫 难 过 的 大 哭
“他一直在我身边。”
确诊为乳癌第二期后,罗丝达失魂落魄地走出医务室,流着泪坐上车离开。就在回家路上,罗斯兰忽然把车停在路边,在熙来攘往的马路边嚎啕大哭。
“我第一次看他哭得那么厉害,即便是他父亲过世,也没有这么哭过。”此时,坐在她身侧的罗斯兰羞涩地笑了,有些不好意思。
“他一直在我身边。从第一次手术到医生宣布坏消息,再到抗癌成功,他全程守候在旁。”
夫妻俩在车里泪眼相对,待情绪冷静下来后,先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悠,后来决定到布城图书馆一起搜寻乳癌资料,借了许多相关的书查阅。
“当日,等5个孩子都放学回家,我们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做好准备。”
他 的 生 日 她 的 重 生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许多罹患乳癌的女性患者都希望保住乳房,担忧失去乳房的自己不再是完整的女人,丈夫会因此离去,结果导致一些女患者错失治愈的机会,保住乳房却丢了性命。
罗丝达也不例外,初始她希望尽量不要切除乳房,但是他们前往乳癌基金会(Breast Cancer Foundation)咨询专家及其他医生,均只有一个答案:报告显示癌细胞已经扩散,不得不切除。
最终,她选择在丈夫生日那天动手术,而罗斯兰却说那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做完手术出来,觉得我已不是原来的我。”她笑中带泪,轻拍身边温柔微笑的丈夫,“可是他说,乳房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这个人。”
做完乳房切除手术便正式展开漫长的抗癌之路,罗斯兰接过所有家务,每日为她准备三餐和果汁、陪着她去做每次化疗、陪她复诊,甚至手术后创口流血,他也向医生请教怎么清理,每日夜晚替她清理。
“她的伤口在大半夜会流血,所以我们总是半夜去医院急诊室,排队三四个小时,然后医生花5分钟清创,回家已是凌晨4时,睡不了几个小时又要上班。于是干脆请医生教我怎么清理。”
最难熬的是化疗过程,罗丝达形容每当针头扎入血管里注射药物时,能清楚感受到药物沿着手臂往上流动。
“像有一把刀子在你血管里似的,缓缓切开你的皮肉,真的很痛。”
正在化疗的她,嘴里直发苦,无论吃什么只能尝到苦味,罗斯兰为了让她多吃几口,准备膳食时可谓费尽心思,直到她发现能吃到玉米的甜味,他二话不说天天给她蒸玉米。
她坦承,曾想放弃化疗,可是罗斯兰一直在身边鼓励和陪伴,才让她顺利完成疗程。
“生活自此后改变许多,开始觉得人生苦短,也担忧自己说不定哪天就走了,于是在2年的病假里,我每日都想出去走走,去商场看到想买的名牌包,就下手买。以前是舍不得的。”
想 去 哪 就 带 她 去
罗斯兰开玩笑说,她的确花了他不少钱,但是她的心情最重要。
“每日下班后,我到家就会问她想去哪儿?然后开车带她去兜风。有时去布城,有时候去芙蓉。周六日她想去海边,我们就去波德申。”
随着化疗而来的副作用有很多,掉头发是之一。某一日,罗丝达在浴室洗头,结果轻轻一抓,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她难过得直掉泪。
她唤来罗斯兰,哭着问:“我掉头发了,要变光头了,是不是很丑?”,罗斯兰看着她,以“这个新发型很可爱”的言语劝慰她。
最 有 爱 的 光 头
“结果当天晚上,他带着4个儿子一起去剃了光头,一打开门,5个光头站在我的面前。”
提起往事,罗丝达笑得不可自已。
而今,她已经彻底摆脱癌症的魔掌约十余年,只需要每年定期做乳房摄影(Mammogram)即可。原本艰辛的抗癌之路有罗斯兰和家人作伴,罗丝达这一路走得并不孤单,充满心酸、苦涩和疼痛历程都被浓浓的爱意冲淡,变成温馨的回忆。
爱,不是只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有风雨中同甘共苦的陪伴。
医 生 建 议:行 动 支 持 远 胜 慰 问
当身边的人不幸罹患乳癌,作为亲友的我们该如何有效安慰,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情况是一门学问。
乳房及肿瘤整形外科专科医生陈奕妃表示,患者需要的是同理心而并非同情心,行动上无言的支持要比言语安慰重要。
“比如患者在治疗期间,同事可以帮她分担工作、家人承担家务等等,这比你说100句话的效果更好。”
许多女性患者一想到罹患乳癌就是要切除乳房并为此感到沮丧,在面对一知半解的病患时,陈奕妃认为可以陪她们去见第二个医生寻求别的意见,对患者也有所帮助。
“毕竟不是专业的辅导员,有时候可能讲多错多。所以我会建议请医生转介心理医生,或参加一些支援小组,听一些过来人的经历,对病人会有很大的鼓舞。”
家人谅解很重要“另外,家人的了解和谅解是很重要,如果丈夫不清楚妻子需要经历怎样的治疗过程,他即便想要问可能也不敢问,妻子可能也不敢讲,所以夫妻一起来面对,由医生开口说比较好。”
至于单身女性,可以与闺蜜一同前来,若是父母亲陪着女儿问诊,陈奕妃反而比较难开口。
“因为父母亲知道孩子生病会非常难受和痛苦,然后他们会问是不是家族遗传的问题,会自我责怪,所以我每次都要解释乳癌是突发性,80%跟遗传没有关系。”
她建议,在治疗期间食物营养均衡就好,在痊愈之后才考虑中药调理和进补等问题。
乳癌高风险群(致癌相对几率大于2倍)
1.一侧乳房得过乳癌
2.BRCA1和
2基因突变
3.特殊家族史(停经前得过两侧乳癌)
4.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细胞增生现象(DCIS,LCIS,ADH)
5.母亲或姐妹得过乳癌
6.胸部接受大量放射线照射
次高风险群(致癌相对几率1.5至2倍)
1.超过40岁者
2.初经在12岁以前
3.停经在55岁以后
4.未生育者
5.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
6.乳腺致密
略高风险群(致癌相对几率1.0至1.4倍)
1.中量饮酒
2.口服避孕药
3.更年期贺尔蒙补充
4.第一胎生育在30岁以后
5.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