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中国连续剧《延禧攻略》的监制,是大马人李秀珍。“李秀珍”这名字普遍、亲切,但她的身份对我们而言,或许另有意义。李秀珍来自森美兰州的一个内陆小镇————瓜拉庇朥,就读于庇朥中华小学、中华中学,是国民型华文中学的毕业生。从小镇出走,到立足他方,她强调了几次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要说真有难以适应的,恐怕只是最初的天气。在外闯荡多年,怎么还留有一口熟悉的本土口音啊?她笑笑答:“乡音无改!”
古装电视剧《延禧攻略》会那么红,身为制作团队最核心的其中一员,李秀珍也感叹如此盛况。迅速爆红的原因,除了她口中团队一贯的高标准制作要求,还包括制片人一直想通过一个中国的东方故事来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这部戏制作得非常精美认真。关于认真,戏里的几个场景可再作说明————一是小宫女魏璎珞初调入富察皇后的长春宫当差,比其他人更早留意到夜半来袭的狂风暴雨,独自当先冲出室外,冒着大雨给皇后喜爱的茉莉花盖上帆布,免遭雨水冲塌。
二是富察皇后好不容易重新怀孕,诞下七阿哥永琮,却在除夕夜长春宫突然冒起的大火中夭折。极其阴险的一场大火,成了压垮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幕戏,一大水,一大火,看起来是室外拍摄的场景,却居然是在室内摄影棚搭景拍摄的。水是暗藏在巧妙之处的水喉洒下的水,火也是真正燃烧起来的火。“在室内拍这些很不简单!”李秀珍说,这里头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部份,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需要非常精细的测量计算,例如水要怎么洒看起来才像下雨般自然,火要怎么烧才不会失控酿成真正的悲剧。
在烧火之前先要把所有位置全部喷湿,拍摄时众多场务手持灭火器,水桶守护在旁,火灭了后,还需相关人员整夜镇守现场,免得死灰复燃。这些水门、火路、安保、防灾人员镇守等等的安排,都需要“制片组”的妥善安排。制片组的老大是监制,李秀珍就是这个大团队的领头人。
监 制 是 干 什 么 的 ?
一部成熟的影视作品,通常工作庞杂,分工精细。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梳化服道具师等这些身份,我们多半知晓其责任,然而常常在工作人员名单上排在前面的“监制”具体任务是什么,或许就有点模糊了。
直接问“监制”是做什么的好像有些失礼,于是转个方式探问:能说监制是“解决问题的人吗?”
李秀珍闻言笑了,从从容容地答:“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个服务部门,也是个执行部门。”在这个部门里,监制需要与制片主任、制片组人员、统筹、梳化服道人员及演员协商沟通,安排剧组所有拍摄日程,控制好拍摄周期,工作范畴总括一句几乎就是族繁不及备载。
比起别的身份,监制到底是面对“人”的工作,需要不时与人打交道,更需要清楚的自我认知,“我们一定要认知自己适合哪个方面的工作,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行政与管理是一种天份,那么李秀珍很小就有这样的天份了,在庇月劳中华中学,她就担任学长团团长,事实上,“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班长啦!”
然而尽管从小就是班长、团长,李秀珍的职业生涯也不是没经过考验的。她起步于“剧务”————买饭盒、买水、还要搬搬抬抬、安排交通。那是1995年的事了。那年她刚从马来西亚电影学院毕业,可1992年报名那日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她从新加坡匆匆赶回来,先笔试,第二天再去面试,最后录取了9个人,里头只有4个是华人。1995年学院毕业,她到马来西亚的HVD电视制作公司应征,遇到她现在依旧念念不忘记挂嘴边的贵人、如今已是资深前辈的唐翠芬女士。
“当时从学院毕业,以为有学问可以当高职,像副导演之类,但唐翠芬说:不行,你还是要从底层做起。”最底层的基本职位就是剧务了。剧务就剧务吧,李秀珍当时心想,可是剧务的薪水太少了,只有600令吉。“1995年,600块啊!太少了吧!”李秀珍凭着初生之犊的气势敢敢提出要求:“能不能再加100块啊?”唐翠芬只说会考虑,下星期给她答复。
可日子到底这样100块、200块地熬了下来。
1995到1998年,李秀珍都在HVD参与影视剧的制作,起初是现场的剧务、现场服装、道具、场记、影视制作培训员、vendor部门的助理监制…………1995年她入行时,HVD就已和海外的影视制作公司合拍影剧,3年后公司安排她到中国上海当统筹。统筹的实际工作是提呈拍摄计划,并和主任及其他部门主管沟通,以确保每天的拍摄通告任务能顺利完成。
外人看着曲折的经历,在她看来却像是水到渠成,“我的起步还算是比较顺的,总是遇到贵人。”2002年后她甚至遇见了中国知名编剧与制片人于正,在于正写的第一部连续剧《带我走,带我飞》里担任统筹,演员包括港星佘诗曼与陈浩民。她就这样,带着从底层搭建起来的资源与经验,逐步走向更大的影剧世界。
2006年回到吉隆坡,她参与了新传媒与本地电视公司的合作,笑说:“现在,到我面试别人了。”
影 视 工 作 不 能 停 在 当 下
十数年弹指过,问及这些年下来,她认为一个好的电视剧监制该有什么特质,那答案几乎就是脱口而出,仿佛早就想过千百遍了:“一定要理性!”
随后却又转了一下颈补充:“但我又是个感性的人。”
一个剧组,最高峰可达七八百人,少则也有两三百人,学会辨识各人的个性与能力是很重要的。“大家的长处在哪里,我就要依各人的长处去分配工作。”至于所需的工作态度,说起来也不算神秘,还是最基础的最管用,“就是你的态度要认真,要努力,要肯吃苦,不要计较太多,好坏你都要听。有时你要强硬,有时你也要软弱。”————学问,恐怕就在这个“有时”上了。
“那么多年下来,我们都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啦。看用什么方法而已。”面前的李秀珍轻轻的,说什么都像云淡风轻。
但纵横阔江大海,恐怕还是有她最为感触的事吧。其中一个最深的感触是,她说:不能停在当下。影视圈这一行转得飞快,人员流动也很迅速,一停下来自满,就可能被淘汰了。“你要进步,就不能停在当下!做人做事,美好的品格、美德你可以守旧,但对待科技却必须是要与时并进的。你要多观摩学习,即使像印度一些电影,成本不是太高,可是它的故事却是好的,有feel啊!那就要去学习。”
“有feel啊!”手舞足蹈、很接地气的一句乡音俚语,仿佛揭示她去国走了好远,却又始终不曾走远。
提起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幻,还有一个例子,被她说得活灵活现。专访时摄记冰冰在一旁举着相机抓拍,她便随手举例:“你看,若是以前的菲林时代,你这样一直按快门,回去肯定会被主任骂死了:拍拍拍,拍那么多,你自己洗(菲林)啊?现在全部数码化了,就比较从容,可以拍一两百张,然后挑出最好的几张来用。这就是科技的便利,影视工作者也必须跟得上。”伴随动作与表情,“眼观四面、举一反三、反应迅速”这种监制的统领本能又在李秀珍身上展现无遗。
做 人 的 格 局 要 大
甫过去的9月下旬,长期在中国工作的李秀珍刚好回乡,这才促使了这一次面对面的访谈。
回国前,她去了一趟英国,是私人的旅游行程,也正好去探望十多年以前在HVD的老朋友。她说,这趟还去了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原来她很爱逛博物馆。
正在好奇一个资深的影视人去博物馆会不会特别留意些什么,会否连旅行都想着视觉效果时,她就很坦率地解释:“也会做一些普通游客都做的事啦,像是去一些地方打卡,吃吃喝喝…………会工作也要会生活不是吗?”
访谈完毕,稍晚整理内容的时候收到了她的短讯。“刚刚又在思考你的问题,现阶段的人生状态,除了之前说的,心态要好以外,健康也很关键,再加上做人的格局要大,这样才能继续走得更远,更好及稳健。”那是之前请她描述自己现下的生活状态为何的答案,是自我期许,也是始终认真。
《延禧攻略》最后一幕,败退下来的继皇后幽幽地问令贵妃魏璎珞,是怎么赢得圣宠的?魏璎珞意味深长地竖起食指,点着唇说:你爱他,但为什么要告诉他呢?
来不及问认真的李秀珍,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她对这一幕的想法是什么;在一个看过那么多世面,知道人生充满机会、却也可能迅速被残酷地淘汰的环境底下,对宫斗剧里必然重点发挥的生育剧情有什么感触。真的不能理直气壮吗?先说出口的真的就输吗?输赢真的重要吗?————这些疑问,也许唯有留到将来隔段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才好请她抽身客观回应了。她已然马不停蹄、兴奋地介绍起明年上半年开播的下一部大剧《烈火军校》:“它讲述女性代兄从军的故事,我们在八亩多,近两万平方米的空地上搭出了整个军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