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10/2018
【用影像介入社会议题】因为过去尚存‧才会被现在青睐
作者: yflen2

毋庸置疑,影像是有力的叙述方式。当影像用于诉说严肃议题,可以化繁为简,让人吸收、思考。越是复杂的政治、社会、历史议题,越难处理。本地独立导演阿米尔莫哈末却尝试过用歌舞、戏剧夹杂纪录片的方式,呈献政治、历史议题。

他的《大榴梿》环绕秋杰路亚当事件;《最后的共产党人》探访已故马共总书记陈平出生成长的地方;《村民,你好吗?》探访巫裔马共在泰南居住的村庄;《马来西亚神》回到1998年烈火莫熄现场周遭访问。只不过,因题材敏感,《最》、《村》和《马》后来都遭禁映。

阿米尔莫哈末的创作题材严肃,但是问他怎么看待“借由影像影响社会”时,他自谦道:“我不认为自己是为了改变社会而拍电影的人,其实我只是基于个人好奇心去拍摄。”

他坦言,制作的每部电影都基于那是他想知道、探索的事,动机如此简单。如果不能从中学到甚么,大概就不会去执行。“比如《最后的共产党人》,当时我读了陈平的书,我得知那些小镇的名字,所以想去看看。”阿米尔莫哈末好奇,过去怎么反映现在,他想以现在的情境谈过去的事。“‘过去’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还存在,如果‘过去’被埋葬了,就不关事了。”因此,他想找出过往的环境、时代、情境如何塑造一个人。

阿米尔莫哈末认同,电影的力量是立即的,可以牵动人心。网络上很多影片,即便像哑剧那么简单也很有力量,一看完就能理解片子要表达甚么。

然而,他制作电影有自己的个性,他没兴趣做直接说白或教人做一件事的片子。“人们从电影中得到甚么是他们自己的事,你不能逼迫他人认同。但你能在电影中提出甚么,希望人们从中自我反省,想想自己和电影有甚么关联?”

他相信,人总喜欢学习,理想上想塑造一个让人多多学习的空间。“比如《最后的共产党人》当中其实没有陈平,也跟陈平无直接关系。电影谈的是缺席,为甚么会缺席,他是否应该缺席?我没有结论,这留给观众自己想像。”

其他系列文章:

【用影像介入社会议题】移动的格子在说故事给你听
【用影像介入社会议题】用影像为社会发声‧YouTuber传播正能量
【用影像介入社会议题】电检局禁片问答录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