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11/2018
跟随种椰改变经济.龙古斯族受华裔潜移默化
作者: kychia

龙古斯族(Rungus)是主要聚居于沙巴北部古达(Kudat)和柏哥卡(Bengkoka)半岛的原住民族群,拥有独特的文化,前沙巴大学高级讲师保罗博洛东博士认为,若深一层探讨龙古斯族,不能忽略其他族群,尤其华人对构成今天的龙古斯族与其发展所扮演的角色。

本身是龙古斯族及作为人类与社会学学者的保罗表示,龙古斯族虽拥有独特的文化,但更深入探讨这个族群的特征就不能忽略沙巴其他族群,包括苏禄和华人,对构成今天的龙古斯族人及发展的影响。

服饰深受苏禄巴瑶依拉农影响

他表示,龙古斯族属于杜顺语系支系,在服饰方面深受苏禄、巴瑶和依拉农的影响,龙古斯族男性传统头巾制作技术源自菲律宾的苏禄族(Suluk),另一种头巾则源自依拉农族(Iranun)。

在宗教上,80%龙古斯人是基督教徒,当中有70%是新教徒,根据历史记载,龙古斯人正式信奉基督教是始于1952年,保罗认为,龙古斯人大举信奉基督教很大程上与华人有关。

首批华人1881年抵古达种椰

保罗说,首批到达古达的华人为在1881年4月4日从中国广东省来的10个客家人家庭,当时沙巴称为北婆罗洲,北部地域的族群有龙古斯、巴瑶(Bajau)、苏禄、比沙雅(Bisaya)、邦基(Bonggi),拥有不同文化的华人对当地族群,尤其龙古斯族造成特定的影响。

保罗指出,在农业种植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华人数千年来已实践土地私有化,土地属于个人财产,华人来到时,获得当时统治北婆的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提供土地进行种植,而直到1950年代,龙古斯族依然认为土地是集体而非私人财产,没有人可拥有土地。

他表示,原住民只对种植稻米、蔬菜及水果短期作物感兴趣,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无法依赖原住民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引进华人到古达种植椰子,至到1990年代,古达是我国最大的椰子生产地。

龙古斯族的长屋。(图:星洲日报)

华人挖土犯“禁忌”无事
龙古斯人感好奇震惊

保罗说,华人的到来引起龙古斯人的好奇,因龙古斯人从来不种椰子,这与他们的禁忌有关,根据龙古斯人的传统习俗,只有当有人去世及为了埋葬遗体时才会挖掘泥土,“若非进行安葬,挖掘土地是严厉禁止的举动,如同诅咒某人死去,并会激怒神灵,导致死亡。““当龙古斯族发现华人广泛的挖土进行种植,却没有遭遇任何不测和死亡事件时,可想而知他们对华人能免除于这些禁忌感到无比震惊。”

客家人信奉基督教他表示,当时来到北婆罗洲的客家人信奉基督教,是巴色会教徒,他们在星期天都会到教堂做礼拜,这一切都看在龙古斯族人的眼里。

他说,当时华人只顾工作、赚钱和生活,星期天去教堂,与龙古斯族之间没有任何接触,龙古斯人对华人感到好奇,并等着看犯了禁忌的他们会有何后果的心态;华人则认为龙古斯族是落后的番人,加上语言的隔阂无法沟通,彼此之间河水不犯井水。

龙古斯族长屋内部一隅。

华青率领传教士讲解
大批龙古斯族信奉基督教

当一群来自加里曼丹的巴色会传教士于1952年抵达古达时,华人请求当中有经验的传教士向龙古斯族传福音,当时传教士需要有人充当向导带领进入龙古斯族的村庄,有一名华裔青年挺身而出。

保罗说,该名华裔青年在日本占领北婆罗洲(1941至1945)期间,为了避难逃进龙古斯族的村里生活了3年,学会了龙古斯语。

“这名华裔青年带领传教士进入龙古斯村并向村民讲解后,大批龙古斯族人信奉基督教,从1952至1962年的10年之间,80%龙古斯人信奉了基督教。”

保罗认为,龙古斯族信仰基督教很大原因是在基督教传给他们之前就先受到华人的影响,他们也崇尚华人,所以一经该名华裔青年讲解就大举信仰基督教,这也是为何他认为龙古斯族深受华人影响的原因,但知道的人并不多。

龙古斯族主要聚居在沙巴北部古达及柏哥卡半岛。(图左)本身也是龙古斯族人的前沙巴大学人类与社会学学者保罗博洛东对龙古斯族有深入的研究。

信仰改变 开始种椰

当一个族群的信仰制度改变,很多东西就会改变,例如当龙古斯族开始种植椰子,看起来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影响非常大,因为椰子是长期的经济作物,须鉴定土地范围和界线,并涉及土地拥有权,土地再也不是共享的产业。

相信祖先源自努努拉岗

龙古斯族相信祖先从兰瑙的努努拉岗(Nunuk Ragang)迁移到古达,由于没有文字记录,有关的说法变成了传说。

保罗表示,杜顺语系的原住民实践迁移的生活文化,龙古斯人也一样,所以龙古斯人源自努努拉岗的说法一点都不稀奇。

他表示,龙古斯人估计于1800年代迁移到古达,原本聚居在古达半岛,因发生农作物感染病毒且持续3年时间,严重影响收成,有人开始迁移到柏哥卡半岛、必打士、柯尼邦岸、山打根、柏鲁兰、苏谷及拜丹等,形成如今龙古斯族人口的分布情况。

少数人仍实践泛灵信仰

龙古斯族人的传统信仰是泛灵信仰或称“Labus”。随着1950年代信仰基督教及1980年代信奉伊斯兰,如今只剩下少数人依然实践传统信仰,大多为年长或65岁以上者。

龙古斯族人的祭司称为Bobolizan,在族群当中拥有崇高地位,主持各种传统与庆典祀祭、祈福仪式、与神灵沟通、解梦驱邪和治理病痛,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信仰日益式微,祭司也因没有接班人面对人手凋零的局面。

龙古斯族语言未来20年恐消失

保罗表示,龙古斯文化和全球趋势一样,在时代巨轮下保护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挑战,龙古斯族的语言跟其他沙巴州原住民语言一样被列为濒危语言,可能在未来10至20年消失。

“龙古斯族的语言处境或比他族群好一点,因拥有较多的资源,《圣经》也已翻译成龙古斯语,有些族群至今依然没有文献记录。”

他也表示,龙古斯族人虽已不住在长屋,长屋在消失中,但因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舞蹈方面没有面对危机,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意指“这片土地的人”
摩摩根字眼引争议

近年来,摩摩根(Momogun)这个字眼在沙巴原住民土著族群之间引起争议,而龙古斯族目前是唯一使用这个字眼的族群,称为MomogunRungus。

保罗表示,摩摩根是沙巴原住民的古老字眼,意思是“这片土地的人”,并可作为沙巴全体原住民土著的统一称呼,重建各原住民族作为沙巴原住民的身份特征,团结所有不同的原住民族,惟有关的建议因非政府组织及政治因素而备受争议与拒绝,至今只有龙古斯族复用这个字眼。

他表示,目前沙巴原住民土著在官方表格被列为其他一栏,而统计局及政治上以穆斯林土著及非穆斯林土著分类,尽管现在有努力鉴定各土著族群,但沙巴有太多族群,除了卡达山杜顺与姆律族(Kadazandusun Murut)还有数十个。

多族群拒成次族群

“很多族群不满意被列入嘉达山杜顺族,因各别认为本身是独立及独特族群,若被纳入卡达山杜顺族就会被同化及没有本身的特征,甚至只是次族群。现在很多族群拒绝成为次族群,而是一个拥有本身语言、文化、服装和习俗的完整族群。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附属于另一个族群。”

他认为,复用摩摩根,以代表沙巴的原住民土著是可行的方法,包括在官方表格,也可使用此字眼代表所有沙巴原住民土著。

龙古斯族祭司在进行传统祭祀仪式。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